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丁端叔竹梅二诗韵·其一》
《和丁端叔竹梅二诗韵·其一》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空阶琤若下琅玕,全楚何人巧耐寒。

谁伴八龙长傲雪,萧然一榻卧袁安。

(0)
注释
空阶:形容台阶无人踏足,显得空旷。
琤若:形容声音清脆如玉落,比喻琅玕的落下声。
琅玕:古代美玉,这里比喻洁白的雪花。
全楚:泛指楚地,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域。
巧耐寒:指手艺高超,能抵挡寒冷。
八龙:可能象征着某种事物或神话中的神兽,代表威严和力量。
袁安:东汉时期的人物,以廉洁、清贫著称,此处借指孤独而清高的形象。
翻译
空荡的台阶上,仿佛有琅玕般的玉石落下,全楚之地,又有谁能巧手耐住这严寒呢。
又有谁陪伴着那八个神龙般傲立在风雪中的事物,只有袁安那样清冷地独自躺在榻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冷而雅致的画面。"空阶琤若下琅玕",以空寂的台阶上仿佛听见琅玕般的玉石相击声,形象地刻画出竹子在风中摇曳的清脆声音,暗示了竹子的坚韧与高洁。"全楚何人巧耐寒",诗人赞美竹子来自楚地,赞美其在严寒中展现出的坚韧和智慧,如同楚地的能工巧匠般耐得住寒冷。

接下来的两句"谁伴八龙长傲雪,萧然一榻卧袁安",将竹子比喻为八条龙,象征其挺拔的姿态和不屈的精神,即使在寒冬也能傲然独立。"袁安"是东汉时期的贤士,此处借以表达竹子的高洁品格,如同袁安那样清贫而自守。整首诗通过竹子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坚韧品格的崇尚和对高尚节操的赞美。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借王介山韵送子声小学教谕

小儿心孔暗不开,纷纷谁是骅骝材。

徐生善颂有名父,文旆新向儒宫来。

雁行趋立谁家子,捧书惊看眉间喜。

我亦归谋二顷田,送老西河从此始。

(0)

偕教谕傅草堂黄心梅及诸兄游贤明寺

朋侪久拘检,偶此陟翠微。

凌波渡野航,踏云扣小扉。

林霜变纹缬,拗月湛珠玑。

古寺半莓苔,空堂尽蛜蝛。

持钵乞朝暮,残僧犹未归。

清歌振冥杳,善响声转希。

倦馀枕木榻,虑静鸥不飞。

我亦嘿不语,趺坐观天机。

幽芳艳岩菊,暝色漏晴晖。

趁行戏拍肩,扶醉争牵衣。

邓林荫千里,飞栖偶相依。

无人识幽趣,再鼓黄金徽。

(0)

咏史.李陵

都尉出塞北,全军战浚稽。

喊声春霆震,杀气阴云低。

单于不相识,借问将军谁。

将军本将种,氏族派陇西。

天明鼓音死,剑斩军士妻。

尘沙昏白日,道路东西迷。

马蹄去不返,边草空萋萋。

高堂视白发,到死长悲啼。

归期日复日,老病天一涯。

可怜龙门翁,空作无阴儿。

(0)

和何逢原南山八咏·其八栖云坞

住入山深涧水穷,白头梦不到侯封。

巴邛橘老人应换,二老如今不再逢。

(0)

寄平江灵岩寺至道和尚二首·其二

说法灵岩席未寒,重来拈出祖师禅。

入门一喝真奇特,不似回头面壁看。

(0)

寄寿王直卿省郎二亲年八十诗二首·其一

金盘玉箸脯麒麟,荣福堂前寿二亲。

白发宋州老司马,红颜晋国太夫人。

生时曾结同年会,见世重来两佛身。

庭下有儿归省掾,执鞭时自导双轮。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