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依依画角吹,大刀身重鞚频欹。
去时小妇缝衣袖,归日燕支拥绣旗。
杨柳依依画角吹,大刀身重鞚频欹。
去时小妇缝衣袖,归日燕支拥绣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从军将士的离别与归来,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战争的残酷。首句“杨柳依依画角吹”,以杨柳轻拂、画角悠扬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离别的哀愁氛围。杨柳常被用来象征离别,而画角则代表了军队的号令,两者结合,既渲染了离别的伤感,也暗示了战争的背景。
接着,“大刀身重鞚频欹”一句,通过描述沉重的大刀在马鞍上摇晃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战争的沉重与战士的疲惫。大刀是战场上的利器,但在这位战士眼中,它却成了累赘,这不仅体现了战斗的艰辛,也反映了战士内心的沉重负担。
“去时小妇缝衣袖,归日燕支拥绣旗”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战士的离别与归来的场景交织在一起。去时,小妇为战士缝制衣袖,充满温情与不舍;归日,战士手持燕支(古代指红色颜料,这里可能象征着胜利或荣誉)的绣旗,虽然可能带着战功,但背后隐藏的是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两句诗深刻地表达了战争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铺陈,展现了战争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历史深度。
域中宁有一毫真,静极方知众妙存。
疏受果能从父议,王章终不用妻言。
脱身兵火蒙天幸,沃日风涛到海吞。
两顿藜羹如大飨,一番布被有春温。
何堪湿热坐支离,且就虚凉看剧棋。
避雨唯应急走耳,登城愿丐少休之。
江山政此成三绝,耳目醒然亦一奇。
突兀小亭吾画箧,真形妙境恣君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