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朗耀秋风清,渔翁自歌还自听。
却惭夜半留双睫,早为人间了六经。
贤圣当为天下极,何人不共此心灵。
从前欲洗安排障,万古斯文看日星。
秋月朗耀秋风清,渔翁自歌还自听。
却惭夜半留双睫,早为人间了六经。
贤圣当为天下极,何人不共此心灵。
从前欲洗安排障,万古斯文看日星。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偶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秋夜画面。首句“秋月朗耀秋风清”以简洁的词语勾勒出秋夜的明亮与清凉,月光洒落,秋风微起,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渔翁自歌还自听”,渔翁独自唱歌,享受着这份孤独的宁静,他的歌声既是自我陶醉,也是对自然的深深融入。
“却惭夜半留双睫”表达了诗人的自省,他感到惭愧,因为自己在深夜犹未入睡,仿佛被渔翁的歌声所吸引,这暗示他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不舍昼夜。后两句“早为人间了六经”进一步揭示了他的志向,他希望能像古代的贤圣一样,通过学习六经来为社会做出贡献,提升人们的智慧。
“贤圣当为天下极,何人不共此心灵”强调了贤圣对于社会的引领作用,以及诗人期望与众人共享这种追求智慧的心灵境界。最后,“从前欲洗安排障,万古斯文看日星”表达了诗人决心扫除知识上的障碍,以期在历史长河中,如同日星般照亮文化和学术的道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渔翁的形象和秋夜的景色,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展现了明代士人崇尚儒家经典、追求道德修养的精神风貌。
禀质由来自绝伦,谁将巧思变天真。
郑风谑赠缘情密,谢守翻阶得句新。
菊聚万铃樗大本,松添七鬣竹浮筠。
未知妍陋从何辨,等是生成一大钧。
黄金错刀白玉环,藓花古血寒斑斑。
皇天生物有深意,入树伐石无坚顽。
丈夫意气岂儿女,事变亏成争一缕。
拔天动地风雨来,环响刀鸣夜飞去。
世间万事须乘时,古来失意多伤悲。
呜呼宝刀在手无能为,不知去后郁郁令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