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林宿鸟。柴门里、凝尘半榻谁扫。
倦程繫马,风刀裂酒,雪花欺帽。何时古道。
看长倚、敖山翠小。又灯昏、寒星照户,不使客愁少。
攲枕寻思处,画句炉閒,印梅窗杳。
岁残气味,叹诗人、在家贫好。
底事飘蓬,竟输与、蛾儿夜闹。
恐明朝、渐看鬓影似暗老。
疏林宿鸟。柴门里、凝尘半榻谁扫。
倦程繫马,风刀裂酒,雪花欺帽。何时古道。
看长倚、敖山翠小。又灯昏、寒星照户,不使客愁少。
攲枕寻思处,画句炉閒,印梅窗杳。
岁残气味,叹诗人、在家贫好。
底事飘蓬,竟输与、蛾儿夜闹。
恐明朝、渐看鬓影似暗老。
这首词描绘了冬日旅途中凄冷的景象和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开篇“疏林宿鸟”、“柴门里、凝尘半榻谁扫”,营造出一种荒凉寂静的氛围,暗示了词人的孤独与寂寞。接着,“倦程繫马,风刀裂酒,雪花欺帽”,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艰难与寒冷,同时也体现了词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淡然。
“何时古道,看长倚、敖山翠小”,词人遥望远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接下来,“又灯昏、寒星照户,不使客愁少”,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有灯火相伴,也无法驱散心中的愁绪,进一步加深了词人的孤独感。
“攲枕寻思处,画句炉閒,印梅窗杳”,词人在夜晚辗转反侧,思绪万千,试图在回忆中寻找慰藉。这里的“画句炉閒”、“印梅窗杳”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岁残气味,叹诗人、在家贫好。底事飘蓬,竟输与、蛾儿夜闹”,词人感叹年岁已晚,却仍漂泊在外,而那些留在家中的人们或许正享受着团圆的喜悦。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词人的孤独与哀愁。结尾“恐明朝、渐看鬓影似暗老”,表达了词人对未来的担忧与恐惧,担心自己会像鬓发一样渐渐变白,失去青春活力。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内心独白,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江城寒气入肌肤,得告归来强自扶。
五马独能寻杜老,一床深愧致文殊。
体虚正觉身如幻,谈剧能令病自无。
明日出门还扰扰,年来真畏酒家垆。
东邻修竹野僧家,乱柳枯桑一径斜。
逐客惯曾迂短策,使君何事驻高牙。
萧条已似连村坞,邂逅应容设晚茶。
惭愧病夫无气力,隔墙空听吏兵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