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道,易水涯。古城余坏壁,秋麦忍僵茅。
团团初日吐金华,高高峰顶生紫霞。
北风冷,夕吸斜。路上无闲汉,山边得酒家。
行人犹自逐归鸦,归鸦栖遍枯树杈。
西陵道,易水涯。古城余坏壁,秋麦忍僵茅。
团团初日吐金华,高高峰顶生紫霞。
北风冷,夕吸斜。路上无闲汉,山边得酒家。
行人犹自逐归鸦,归鸦栖遍枯树杈。
这首《遐方怨》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远之地的荒凉与孤独。
首句“西陵道,易水涯”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遥远而又充满历史感的场景,西陵道与易水作为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地理标志,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也暗示了故事的背景可能与过往的英雄豪杰有关。
“古城余坏壁,秋麦忍僵茅”两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破败荒凉的古城景象,秋日里麦田的萧瑟与茅草的僵硬,共同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团团初日吐金华,高高峰顶生紫霞”则是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太阳初升时的金色光芒与山顶上缭绕的紫色云霞,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又暗含着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
接下来,“北风冷,夕吸斜”描绘了夜晚来临,北风凛冽,夕阳斜照的凄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孤寂与寒冷,为后续的情节铺垫了情感基调。
“路上无闲汉,山边得酒家”一句,将画面聚焦于人与环境的关系,路途上的行人稀少,只有山边的小酒家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既是现实的写照,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通过对比,凸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
最后,“行人犹自逐归鸦,归鸦栖遍枯树杈”以动态的描写收尾,行人在追逐归巢的乌鸦,而乌鸦则栖息在枯枝之上,这一幕既充满了生活气息,也蕴含了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思考,乌鸦的归巢与人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漂泊无依的感慨。
整体而言,《遐方怨》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边远之地的荒凉与孤独,以及对过往历史的追忆与对生命状态的深刻反思,语言凝练,情感丰富,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昔日愁头白,谁知未白衰。
眼看应落尽,无可变成丝。
前楼仙鼎原,西经赤水渡。
火云入村巷,馀雨依驿树。
我行伤去国,疲马屡回顾。
有如无窠鸟,触热不得住。
峨峨华峰近,城郭生夕雾。
逆旅何人寻,行客暗中住。
却思林丘卧,自惬平生素。
劳役今若兹,羞吟招隐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