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十八首·其十二》
《偈颂十八首·其十二》全文
宋 / 释广闻   形式: 偈颂

德山但知草偃风行,不觉通身泥水。

者僧只见溪回路转,不知身在桃源。

径山与么批判,一任诸方捡责。

(0)
鉴赏

这首诗以德山禅师的故事为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禅宗修行场景。德山禅师象征着佛法的实践者,他“但知草偃风行”,即顺应佛法的自然法则,如同风吹草动般自然,却并不自知已全身湿透,这象征着修行者在佛法的引领下,行为举止皆合乎道,却往往忽视了自身所处的环境,沉浸于修行的过程之中。

接着,“不觉通身泥水”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的专注与忘我,他们全身心投入于修行之中,甚至可能忽略了外在物质条件的变化,如行走时未察觉到地面的湿滑或泥泞。

“者僧只见溪回路转,不知身在桃源”则通过比喻,将修行者比作“者僧”,他们专注于眼前的路径,却未能意识到自己正置身于理想中的“桃源”——一个充满宁静与和谐的理想境地。这里“桃源”象征着修行者内心深处的觉悟与解脱,以及对佛法真谛的深刻理解。

最后,“径山与么批判,一任诸方捡责”表明了径山禅师对于这种修行状态的认同与赞赏。径山禅师认为,修行者无需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或批评,只需按照自己的心性与悟性去实践佛法,最终会得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觉醒。这里的“与么”表示径山禅师对这种状态的肯定,“一任诸方捡责”则强调了修行者应保持自我反省与成长的态度,面对外界的质疑与挑战,不应退缩,而应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智慧去应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境界,强调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与觉悟过程中的专注、忘我和自我超越。

作者介绍

释广闻
朝代:宋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隐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
猜你喜欢

颂古十六首·其十二

我脚何似驴脚,文殊亲见无著。

好个玻璃盏子,不要当面讳却。

(0)

颂古十六首·其八

老鼠咬生铁,十分滋味别。

猫儿左右看,咽唾也不彻。

(0)

自赞三首·其三

潦倒住持,不言规矩。聚三百僧,说无义语。

平生要讨便宜,落水也求乾处。

(0)

题犀浦张震仲竹斋

窗明祇辨四时绿,眼老何妨五车读。

江湖商略不盈咫,月露清滋慰吾独。

淋漓舞茵不解醉,颠倒飞花有如屋。

竹外寒溪闻此盟,束书一笑趁鸿鹄。

(0)

楼尚书生日

岁行丁巳生公年,一周甲子初回旋。

壶中日月自长久,我身曾作蓬莱仙。

霓旌何为下南国,伊傅事业须林泉。

胸中抱负五色石,晴窗抚弄供磨沿。

古今成败几头绪,酒浇不下仍横咽。

援琴一鼓天地静,万象起舞加清圆。

新诗往往到红叶,门前流水人争传。

世间乐事唯我有,锦衣鹤发同欢然。

天公有意谁得解,功名自古俱华颠。

盐梅霖雨入吾手,母子共醉春风前。

(0)

和潘经略广州峡山五首·其三

月林爱山日,竹杖青鞋俱。

而今碧油合,见山当绪馀。

瘴疠霜雪后,桃李春风徒。

吾方友造物,虐焰空焚如。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