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跻不及画难成,俯仰仪容俨典型。
霜月暗高初定夜,石泉流响六时经。
丹峰幻出青螺髻,宝几谁凭紫玉屏。
任去古今还底事,一回瞻睇梦全醒。
攀跻不及画难成,俯仰仪容俨典型。
霜月暗高初定夜,石泉流响六时经。
丹峰幻出青螺髻,宝几谁凭紫玉屏。
任去古今还底事,一回瞻睇梦全醒。
这首诗描绘了对长老峰的仰望与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山峰的壮丽与静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攀跻不及画难成”,表达了对长老峰难以言喻之美的赞叹,仿佛连最精湛的画师也无法完全捕捉其神韵。接着,“俯仰仪容俨典型”一句,通过动态的视角,展现了山峰在不同角度下的庄严与典型之美。
“霜月暗高初定夜,石泉流响六时经”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霜月的清冷与夜晚的宁静,与石泉的潺潺流水声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且富有层次感。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平静。
“丹峰幻出青螺髻,宝几谁凭紫玉屏”两句,进一步将长老峰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丹峰如同青螺般的山尖,与紫玉屏相映成趣,展现出山峰的神秘与高贵。这里的“幻出”二字,既体现了山峰的自然之美,又蕴含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最后,“任去古今还底事,一回瞻睇梦全醒”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长老峰的深刻感悟。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对这座山峰的敬仰与思考却始终如一。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反思。诗人通过望峰,似乎从梦境中醒来,获得了心灵的启迪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长老峰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