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坐禅堂学上乘,休辞永别对孤灯。
风生灵室窗三面,月照寒床枕一肱。
欲扣齐鱼祈佛祖,偏参絮果伴山僧。
况兼此地西天近,绝顶烟云覆几层。
兀坐禅堂学上乘,休辞永别对孤灯。
风生灵室窗三面,月照寒床枕一肱。
欲扣齐鱼祈佛祖,偏参絮果伴山僧。
况兼此地西天近,绝顶烟云覆几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者在西云岩静坐修行的情景。首句“兀坐禅堂学上乘”,点明了人物的身份和所在环境,禅者独自坐在禅堂中,潜心修习高深的佛法。次句“休辞永别对孤灯”,表达了禅者对世间的暂时割舍与内心的坚定,即使面对孤独也无怨言。
接着,“风生灵室窗三面,月照寒床枕一肱”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禅者内心世界的纯净与超脱。风声、月光、寒床、孤灯,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欲扣齐鱼祈佛祖,偏参絮果伴山僧”两句,进一步展现了禅者的修行生活。他不仅向佛祖祈祷,还与山中的僧侣交流,寻求心灵的慰藉与智慧的启迪。这里的“齐鱼”可能是指佛教中的某种仪式或法器,而“絮果”则可能是禅者在修行过程中遇到的某种象征物,两者都体现了他对佛法的虔诚与深入理解。
最后,“况兼此地西天近,绝顶烟云覆几层”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西云岩的地理位置之高,以及周围烟云缭绕的景象,既突出了环境的神秘与庄严,也隐喻了禅者修行之路的艰难与神圣。整首诗通过对禅者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佛法的执着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香销人寂寂,铺碧断尘埃。
积雨声初尽,高僧定未开。
冷痕穿竹去,秋阵隔泉回。
此处应长在,閒人况不来。
月华凝露掌。正极目鸾霄,望风鲸壤。深宫注遐想。
听点点花漏,盈盈仙仗。笙箫迎响。
降琼轮、玄云步障。
洞□扉、笑别蓬瀛,下应太平无象。俱仰。
姆仪春煦,妇节冰清,道风夷旷。三迁教养。
金阙里,玉音赏。
况传家清白,满堂朱紫,相对兰荪竞长。
待齐秦、汤沐疏封,赐灵寿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