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流脩禊往,有约踏青来。
客鬓春将改,僧寮午未开。
杏花寒食尽,草色野桥□。
索句寻三影,何烦击钵催。
临流脩禊往,有约踏青来。
客鬓春将改,僧寮午未开。
杏花寒食尽,草色野桥□。
索句寻三影,何烦击钵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上巳节与友人一同前往水边修禊,踏青游玩的情景。诗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联“临流脩禊往,有约踏青来”点明了活动地点和目的,诗人与友人相约在水边举行修禊仪式,踏青游玩。这里运用了古代文人雅士喜爱的春季活动,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颔联“客鬓春将改,僧寮午未开”则转而描写个人的感受。随着春天的到来,诗人的鬓发似乎也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同时,僧舍中午时还未开启,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静谧与内心的平静。
颈联“杏花寒食尽,草色野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杏花在寒食节后凋谢,野桥边的草地绿意盎然,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一面。这里的“□”可能是一个缺失的字,但不影响整体意境的理解。
尾联“索句寻三影,何烦击钵催”表达了诗人寻找灵感的过程。他通过观察周围景物,寻找诗歌的意象,认为无需外在的催促,内心自会涌现创作的火花。这反映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和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和谐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