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郑叔车还乡》
《送郑叔车还乡》全文
明 / 张孟兼   形式: 古风

晚秋气始肃,远客早知寒。

登舻越重河,长路浩漫漫。

郑君去故国,水宿更风飧。

因兹搆沈绵,伏枕在江干。

昔年仕朝簪,济济仪鹓鸾。

有子长阶庭,娟娟秀芝兰。

兵压隔温凊,恨不生羽翰。

流言日纷起,念之热肺肝。

燕山尚冰霰,汴水犹波澜。

既忧滫瀡阙,复恐衣裳单。

未知亲定所,岂悼行路难。

愿学朱寿昌,历访遍川蛮。

望云朝屡怅,见月宵永叹。

睽违十五载,梦寐何时安。

一旦遇中途,两恨共相看。

阿儿悲且喜,揾泪不能乾。

阿父病随愈,倾倒为汝欢。

细询尽故旧,相语夜向阑。

几人乱离后,骨肉能尔完。

况乃四十指,举族无一残。

会当返故里,高堂舞斑斓。

因事尚留滞,遣子先往观。

急归报尊长,庶使众心宽。

忝予同乡邑,羡伊子职殚。

移忠谅由孝,踵美登王官。

荆花既烨烨,桂树亦团团。

好将丹一寸,书入青琅玕。

(0)
鉴赏

这首明代张孟兼的《送郑叔车还乡》描绘了深秋时节,诗人送别友人郑君回乡的情景。诗中寓含了对友人旅途艰辛的关怀,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牵挂。首联“晚秋气始肃,远客早知寒”点出时令与离别氛围,秋意渐浓,远行者已感寒冷。接着,“登舻越重河,长路浩漫漫”写郑君舟行过重重河流,路途遥远而漫长。

诗人回忆自己昔日仕途得意,家庭和睦,“昔年仕朝簪,济济仪鹓鸾”,儿女皆如芝兰般秀美。然而战乱使他们分离,无法常相聚首,“兵压隔温凊,恨不生羽翰”。流言四起,诗人内心忧虑,想象燕山冰雪、汴水波涛,表达对友人的担忧和自己的无奈。

诗人希望效仿朱寿昌寻亲的忠诚,遍寻友人故乡,“愿学朱寿昌,历访遍川蛮”。夜晚望云思亲,相见无期,分离十五载,心中充满惆怅。“一旦遇中途,两恨共相看”描绘了重逢时的复杂情感。孩子悲喜交织,诗人病痛稍愈,只为孩子欢颜。诗人询问故旧,感叹乱世中骨肉团圆的不易,家族幸存无缺。

诗的尾联表达了回归故乡的决心,期待家族团聚的欢乐场景,并让儿子先行探视,以宽慰众人。诗人羡慕友人子职尽责,称赞其孝行可移至忠,期待他能继续光大家族荣耀。最后以“荆花既烨烨,桂树亦团团”象征美好前景,表达对未来的期盼,以“好将丹一寸,书入青琅玕”寄语友人,寓意深情厚谊。

作者介绍

张孟兼
朝代:明   籍贯:浙江浦江

浙江浦江人,名丁,以字行。洪武初征为国子监学录,与修《元史》。书成,授国子学录,历礼部主事、太常司丞。刘基尝告太祖,孟兼文章,仅次于宋濂及基。出为山西按察司佥事,惩治奸猾,令相牵引,每事辄株连数十人,吏民皆畏。擢山东按察司副使,布政使吴印系僧人还俗,孟兼轻侮之。印告太祖,太祖怒而杀之。有《白石山房逸稿》。
猜你喜欢

杂兴六言十首·其九

一老遂开九秩,诸贤多入八哀。

扶起风前玉树,吸空月下金罍。

(0)

六言五首为仓部弟寿·其一

映青藜灯娱目,吸金茎露入脾。

宁作履霜逐子,肯随向火乞儿。

(0)

题胡仲威文藁

熟读执事文,恍如入宝山。

瑰异千万种,一一无可删。

瑶草既俯拾,珠树亦仰攀。

美玉不知数,照映穹壤间。

大者中圭瓒,小者堪佩环。

居然郊庙器,胡为委荆菅。

嗟余颇识宝,对之清涕潸。

携寘蔀屋内,虹气惊市阛。

常恐阳虎辈,窃去亡繇还。

何当变姓名,袖出函谷关。

(0)

訾家洲二首·其一

来访唐时事,荒洲暮霭青。

遍生新草棘,难认旧池亭。

毁记欺无主,存祠怕有灵。

今人轻古迹,此地少曾经。

(0)

读秦纪七绝·其六

逐客古人先后相,绝它柏翳皆兰陵。

况书旧德优诸子,吕览今编入六经。

(0)

咏潇湘八景各一首.烟寺晚钟

问寺莫知处,跻攀又溯洄。

惟钟藏不密,日暮过溪来。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