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凉愁里过,陵谷暗中迁。
素拙生生计,寻耕下下田。
为嫌频告籴,却恨不逢年。
门外催租吏,长妨对圣贤。
炎凉愁里过,陵谷暗中迁。
素拙生生计,寻耕下下田。
为嫌频告籴,却恨不逢年。
门外催租吏,长妨对圣贤。
这首诗描绘了贫苦农民在动荡社会中的生活境遇,充满了悲凉与无奈。诗人以“炎凉愁里过”开篇,形象地表达了农民在社会变迁中的痛苦感受,无论是炎热还是寒冷,都伴随着无尽的忧愁。接着,“陵谷暗中迁”一句,运用了“山陵变作山谷”的典故,象征着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暗示农民的生活状态也随之起伏不定。
“素拙生生计,寻耕下下田”两句,点明了农民的生计方式——靠耕种维持生活,但“下下田”暗示土地贫瘠,收成微薄,生活艰辛。接下来,“为嫌频告籴,却恨不逢年”揭示了农民因粮食短缺而频繁求购,却又因年景不佳而难以满足基本需求的困境。最后,“门外催租吏,长妨对圣贤”则直接指出了官府苛捐杂税的压迫,使得农民无法静心读书,追求知识和理想,只能被现实的苦难所困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金末元初社会底层农民生活的艰难与困顿,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动荡。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样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火炬临遥岸,馀光照客船。
水明鱼中饵,沙暖鹭忘眠。
感概无穷事,迟回欲晓天。
山泉如有意,枕上送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