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霞返照四山明。云起云收阴复晴。
风脚动,浪头生。听取虚篷夜雨声。
残霞返照四山明。云起云收阴复晴。
风脚动,浪头生。听取虚篷夜雨声。
这首元代诗人吴镇的《渔父》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变化的山水画面。首句“残霞返照四山明”展现了夕阳余晖映照山峦的景象,色彩斑斓,明亮而温馨。接着,“云起云收阴复晴”则暗示了天气的瞬息万变,云卷云舒之间,阴晴交替,自然之趣盎然。
“风脚动,浪头生”进一步描绘了动态的场景,微风吹过水面,泛起阵阵涟漪,浪花轻轻起伏,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最后,“听取虚篷夜雨声”以听觉效果收尾,夜晚来临,雨点敲击着空荡的船篷,发出轻微的声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渔父的生活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出渔人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体现了元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词源久矣多岐路,句法相传共一家。
良贾深藏宜有待,大圭可宝在无瑕。
长江渺渺看秋注,孤骛悠悠伴落霞。
盛欲寄书商榷此,岭南不见雁行斜。
君行南山南,我在北山北。
不闻浴鹄白,但见染丝黑。
老境欲垂垂,快意须得得。
孰知百雉坚,而有一日克。
浃如涧底松,纵老终不踣。
一如云间鹤,不复可羁勒。
我如千里风,遇此两鸿鹄。
明珠脱氛翳,晓日破昏塞。
宿障不尽除,胸次犹笔墨。
君看说诗口,乃是拔山力。
冷霜卧偃蹇,岁月饱封殖。
谁能窥藩篱,未易得阃阈。
政当敛光芒,不必须缘饰。
相从无何乡,败衲依破裓。
更令好事人,妙语添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