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才出于德,妙高如匠石。
但见广厦成,不见斧斤迹。
厚为诸兄奉,自奉颇云啬。
三生阳亢宗,薄俗有惭色。
汝南古佳郡,月旦评一易。
尔来似扬州,不办龙蜥蜴。
短簿髯参军,喜怒移顷刻。
正平竟获免,实我文举力。
念公当乖隔,忧思如纺绩。
耻为儿女仁,到此泪横臆。
熙朝大烹饪,贤者不家食。
朝为郡县吏,暮作台省客。
矧闻诸法从,久欲荐言责。
去去勿重陈,九万自此击。
君才出于德,妙高如匠石。
但见广厦成,不见斧斤迹。
厚为诸兄奉,自奉颇云啬。
三生阳亢宗,薄俗有惭色。
汝南古佳郡,月旦评一易。
尔来似扬州,不办龙蜥蜴。
短簿髯参军,喜怒移顷刻。
正平竟获免,实我文举力。
念公当乖隔,忧思如纺绩。
耻为儿女仁,到此泪横臆。
熙朝大烹饪,贤者不家食。
朝为郡县吏,暮作台省客。
矧闻诸法从,久欲荐言责。
去去勿重陈,九万自此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所作的《送裴仲谟》,通过对裴仲谟的赞扬和对其仕途的关切,展现了诗人对朋友品德与才能的赞赏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首句“君才出于德,妙高如匠石”赞美裴仲谟的才华源于高尚的品德,犹如技艺高超的工匠。接下来的诗句“但见广厦成,不见斧斤迹”,进一步强调他的才能体现在成就上,而非外在显露。
诗人提到裴仲谟对兄弟慷慨,对自己却节俭,这体现了他的仁厚和谦逊。“三生阳亢宗,薄俗有惭色”则暗示他在家族中受到尊重,连世俗之人都为之感到羞愧。随后,诗人以“汝南古佳郡,月旦评一易”形容裴仲谟在地方官任上的优秀表现,如同月旦人物般公正。
然而,裴仲谟的境遇似乎有所变化,诗中提到他像扬州官员一样忙碌,甚至可能面临困境。“短簿髯参军,喜怒移顷刻”描绘了他的情绪多变,而“正平竟获免,实我文举力”则表达了诗人帮助他避免了某些麻烦,这显示了深厚的友情。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期待,“念公当乖隔,忧思如纺绩”,担心裴仲谟与自己分离,内心充满忧虑。他感慨“耻为儿女仁,到此泪横臆”,表明自己超越一般情感,为朋友的未来深深忧虑。诗人还提到裴仲谟频繁更换职务,暗示官场的动荡,并表达了自己想要为他进言的意愿,“矧闻诸法从,久欲荐言责”。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裴仲谟的赞美,又有对友人命运的关切,体现了秦观作为诗人的深厚友谊和对社会现象的洞察。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
庖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
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
持问南方人,党护复矜夸。
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
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来潮阳,始惮飧笼蛇。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虾蟆。
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
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
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