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想饶神契,尽得风流远俗缘。
湿润重重山蔚秀,浓青霭霭树生烟。
构将野阁堪凭槛,汇得平湖合放船。
兴到题诗乍回忆,小成离别动经年。
不经意想饶神契,尽得风流远俗缘。
湿润重重山蔚秀,浓青霭霭树生烟。
构将野阁堪凭槛,汇得平湖合放船。
兴到题诗乍回忆,小成离别动经年。
此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题董邦达山水幅》。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
首句“不经意想饶神契,尽得风流远俗缘”,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向往和内心的宁静超脱,仿佛在不经意间,便与大自然产生了心灵的共鸣,远离了尘世的纷扰。
接着,“湿润重重山蔚秀,浓青霭霭树生烟”两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峦的郁郁葱葱与树木的茂密,以及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幽静深远的氛围。
“构将野阁堪凭槛,汇得平湖合放船”则进一步描绘了山水间的建筑与活动,野阁可供人凭栏远眺,平湖则适合泛舟游赏,展现了人在自然中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兴到题诗乍回忆,小成离别动经年”两句,表达了诗人创作灵感的瞬间涌现,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记忆与留恋。即使是在离别之后,这些美好的回忆仍能触动人心,引发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同时也体现了其高雅的艺术品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庾公南楼燕新乳,行子辞家春欲暮。
西岸杨花白似银,荡日摇风满江路。
江边汉水转逶迤,南堂鹤发正垂丝。
愿寻甘旨何愁远,欲去临分又复悲。
子有清才出同辈,见者纷纷谁不爱。
擅题绣句锦筵端,能画青山白云外。
我来投分已三春,握手摅情共讨论。
即今相送缘鹦渚,明日相思间鹿门。
鹿门芳草芊绵碧,尚有庞公昔时宅。
池上山翁去不还,江皋神女无遗迹。
经过吊古易徘徊,且莫迟留定蚤来。
红芳照映莱衣舞,好及榴花五月开。
都城七月初,馀暑尚郁蒸。
南闽八千里,念子当远行。
岂不惮驰驱,庭闱激中情。
自违定省来,荏苒十周星。
幸沾近侍禄,况荷褒封荣。
家庆未躬拜,夙夜心怦怦。
仰承圣主仁,玉音赐归宁。
相送出词馆,严装戒晨征。
升堂及秋中,丹桂扬芳馨。
椿萱霭晴昼,兰蕙罗阶庭。
被服金绣袍,焕然五色明。
雕盘进甘脆,春酒献寿觥。
歆艳倾里闾,欢娱洽亲朋。
壶山为增秀,莆水为益清。
人生慕乐事,此乐难具称。
大哉君亲德,荡荡不可名。
忠孝必两尽,北归罔稽程。
春风杏花鲜,迟尔清潞亭。
君子达义命,不为外物骛。
孳孳脩其身,贵贱安所遇。
青蝇污白璧,自古有不虑。
曾参不杀人,谗言令母惧。
直生见诬金,赏之亦不忤。
暧昩须臾间,光明悬竹素。
之子抱夙尚,雍容伟仪度。
读书膺荐达,操节致时誉。
遂拜二千石,分符牧黎庶。
所务廉与仁,果得茕嫠慕。
磷缁出媒蘖,不辨亦不怒。
怡然返初服,脱洒谢羁马。
拜辞出都门,春华未迟暮。
白云动高兴,清莺满长路。
家在溧水阳,行行见乡树。
上堂悦父母,下堂洽亲故。
人生有至乐,岂必贵与富。
念子相知旧,此别何时晤。
浩浩缱绻怀,因诗一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