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藩庾岭外,邈在南海堧。
山川旷阻隔,气候何其偏。
九龄与安道,自昔有名贤。
如何岩谷幽,犷俗比难镌。
仁化可革顽,文教可柔坚。
君子奉皇命,敬哉赞旬宣。
雄藩庾岭外,邈在南海堧。
山川旷阻隔,气候何其偏。
九龄与安道,自昔有名贤。
如何岩谷幽,犷俗比难镌。
仁化可革顽,文教可柔坚。
君子奉皇命,敬哉赞旬宣。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送王原之诗(其二)》。诗中描绘了王原之即将前往的雄藩之地——庾岭之外、南海边界的遥远地方,山川旷远,气候独特,与中原地区大相径庭。诗人以“岩谷幽”形容此地的险峻与偏远,而“犷俗比难镌”则揭示了当地风俗的粗犷难以改变。
然而,杨士奇并未在此消极描绘,而是寄予了积极的期待。他相信仁政可以改变顽固,文教可以软化坚硬。因此,当朝廷派遣君子王原之前往此地时,诗人鼓励他要恭敬地传播皇命,赞颂并实践旬宣之义,即弘扬教化、施行仁政,以期带来积极的变化。
整首诗展现了对友人赴任的深切关怀和对地方治理的乐观期待,体现了明代士大夫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教化的理想追求。
平皋已春风,昨夜犹繁霜。
倦客惊节物,游子思故乡。
楼高白日促,远目空悲凉。
愿言平生欢,各在天一方。
溯游不可从,山川阻且长。
安得一樽酒,咿哑共深堂。
孤怀昔萧屑,壮志犹激昂。
无阶际玄护,尚期梦池塘。
饥鹰在千里,怒鬣存三湘。
寒鸦似相求,依依度斜阳。
如意珠,舍利子,建立法身无二理。
发明道果独为师,长养圣胎谁得旨。
六物名同实非异,微妙如来出尘计。
一念中含一点来,太无根种岂须猜。
谁尸五运催神化,忽见天花五叶开。
含万类,贯三界,无无无有非私解。
法轮如我神气精,尘世通他来去在。
九年转了大还丹,世间无价人难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