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达义命,不为外物骛。
孳孳脩其身,贵贱安所遇。
青蝇污白璧,自古有不虑。
曾参不杀人,谗言令母惧。
直生见诬金,赏之亦不忤。
暧昩须臾间,光明悬竹素。
之子抱夙尚,雍容伟仪度。
读书膺荐达,操节致时誉。
遂拜二千石,分符牧黎庶。
所务廉与仁,果得茕嫠慕。
磷缁出媒蘖,不辨亦不怒。
怡然返初服,脱洒谢羁马。
拜辞出都门,春华未迟暮。
白云动高兴,清莺满长路。
家在溧水阳,行行见乡树。
上堂悦父母,下堂洽亲故。
人生有至乐,岂必贵与富。
念子相知旧,此别何时晤。
浩浩缱绻怀,因诗一披露。
君子达义命,不为外物骛。
孳孳脩其身,贵贱安所遇。
青蝇污白璧,自古有不虑。
曾参不杀人,谗言令母惧。
直生见诬金,赏之亦不忤。
暧昩须臾间,光明悬竹素。
之子抱夙尚,雍容伟仪度。
读书膺荐达,操节致时誉。
遂拜二千石,分符牧黎庶。
所务廉与仁,果得茕嫠慕。
磷缁出媒蘖,不辨亦不怒。
怡然返初服,脱洒谢羁马。
拜辞出都门,春华未迟暮。
白云动高兴,清莺满长路。
家在溧水阳,行行见乡树。
上堂悦父母,下堂洽亲故。
人生有至乐,岂必贵与富。
念子相知旧,此别何时晤。
浩浩缱绻怀,因诗一披露。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送史常》。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史常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赞赏。
首句“君子达义命,不为外物骛”点明了君子应以道义为先,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接着“孳孳脩其身,贵贱安所遇”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无论身处何境,都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青蝇污白璧,自古有不虑”运用比喻,将小人的谗言比作苍蝇玷污白玉,形象地描绘了小人言论的危害。曾参无辜被冤枉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了正直之人可能遭遇不公,但“直生见诬金,赏之亦不忤”表明了即使遭受误解,也应坚守正直。
“暧昩须臾间,光明悬竹素”暗示了真相终会大白于天下,正义不会被掩盖。接着诗人赞扬了友人史常的高尚品质和从容风度,以及通过读书获得的推荐和赞誉。
“遂拜二千石,分符牧黎庶”描述了史常官职的提升,负责治理百姓。诗人特别提到他致力于廉洁与仁政,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追随。
“磷缁出媒蘖,不辨亦不怒”赞扬了史常面对困难和误解时的宽容和坚持原则的态度。最后,“怡然返初服,脱洒谢羁马”表达了史常在官场生涯后,选择回归本真,远离尘嚣的心愿。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拜辞出都门,春华未迟暮”描绘了离别场景,春日还未消逝,预示着友情的长久。诗人借白云、清莺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家在溧水阳,行行见乡树”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友人旅途平安的期盼。诗人希望友人回家后能见到父母和老朋友,享受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快乐。
“人生有至乐,岂必贵与富”强调了真正的幸福并不完全取决于财富和社会地位,而是来自内心的满足和平静。最后,“念子相知旧,此别何时晤。浩浩缱绻怀,因诗一披露”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怀念之情,期待未来再次相聚的机会,并通过诗歌传达这份情感。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品格的赞美,也有对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当年君子成猿鹤,物公谁能不怆神。
奋翼一归霄汉后,安知不作艾封人。
漫郎古邑埋蒿莱,五柳合抱何人栽。
浯溪未作天宝颂,爽气已压南昌梅。
苏公邓公先后到,一时玉立高嵬嵬。
扁舟载酒渡江水,千山软翠昏楼台。
洼尊抔饮追太古,云荒石老无纷埃。
归来玉署念赤避,侧身西望银涛堆。
英辞杰句相震发,尚记野鸟窥空罍。
只今却数未百载,虫篆想见留岩隈。
中原膻腥杂夷夏,淮北城垒生莓苔。
公乎天与济世具,曷不手引枭鸾开。
空遗笔力配元祐,顿觉纸上千军摧。
禁中颇牧知在即,号令前日颁风雷。
丹青元向大羽出,貂蝉要兜鍪来。
数公文字虽胜绝,莫使变作离骚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