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得度溪湾,晨游暮不还。
月明松影路,春满杏花山。
戏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间。
未肯离腰组,来此复何颜。
踏得度溪湾,晨游暮不还。
月明松影路,春满杏花山。
戏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间。
未肯离腰组,来此复何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游览杏溪兰若时的景象和心境。开篇“踏得度溪湾,晨游暮不还”表明诗人早晨踏足溪边,沉醉于自然之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至夜幕降临也未归去。
接下来的“月明松影路,春满杏花山”则展现出清朗的月光照耀下的翠绿松影,以及杏花盛开的山色。诗人通过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游览时所见到的景致,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戏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间”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力的一种写照。狖(一种小型类似猫的动物)在树梢间嬉戏,而高僧居于石室,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观察,也反映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未肯离腰组,来此复何颜”中“腰组”可能是指诗人携带的琴或者其他物品。诗人似乎在询问,如果不愿意离开这里,那么又为何要带着这些东西到这个地方来呢?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对自然之美难以割舍的无奈,也隐含了诗人内心对于世俗束缚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他对精神寄托之地的向往。
木落时来,花发时归,年又一年。
记南楼望信,夕阳帘外,西窗惊梦,夜雨灯前。
写月书斜,战霜阵整,横破潇湘万里天。
风吹断,见两三低去,似落筝弦。相呼共宿寒烟。
想只在、芦花浅水边。
恨呜呜戍角,忽催飞起,悠悠渔火,长照愁眠。
陇塞间关,江湖冷落,莫恋遗粮犹在田。
须高举,教弋人空慕,云海茫然。
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