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目沧江上,天光属晓晴。
草根春露湿,云际塞鸿惊。
竹乱疑无路,松高时有声。
微风起蘋末,遥辨鄂王城。
寓目沧江上,天光属晓晴。
草根春露湿,云际塞鸿惊。
竹乱疑无路,松高时有声。
微风起蘋末,遥辨鄂王城。
此诗《寓目》是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描绘了诗人于江边所见之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历史之感。
首句“寓目沧江上”,开篇即点明地点,诗人站在苍茫的江边,目光所及之处皆是自然的壮丽景色。接着“天光属晓晴”,描述了清晨的天空,阳光初照,一片晴朗,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
“草根春露湿”一句,将视线转向地面,春日的露水沾湿了草叶,透露出春天的生机与湿润。而“云际塞鸿惊”,则将视角提升至空中,远处的云层中飞过一群大雁,它们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宁静,给画面带来了动态的美感。
“竹乱疑无路,松高时有声”,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自然景观。竹林间似乎迷雾缭绕,让人怀疑是否能找到出路;而高耸的松树间不时传来风声,增添了森林的神秘与活力。这里通过对比竹林的迷离与松树的挺拔,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和谐之美。
最后,“微风起蘋末,遥辨鄂王城”,微风吹动着江面的蘋草,轻轻摇曳,远处的鄂王城依稀可见。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微风拂过蘋草的轻柔景象,还暗含了对历史遗迹的遥想,引发了读者对过往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历史文化的深思,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