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螳踉蹡上枯柳,一螳欲上鼓剑走。
惊蝉侧翅著树枝,性命几成落渠手。
物生远害当知几,不知犹可况已知。
千枝何处无风露,莫曳残声急飞去。
一螳踉蹡上枯柳,一螳欲上鼓剑走。
惊蝉侧翅著树枝,性命几成落渠手。
物生远害当知几,不知犹可况已知。
千枝何处无风露,莫曳残声急飞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以"赞张英玉蝉惊螳螂图"为题,展现了作者姚勉对画面中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悟。首句"一螳踉蹡上枯柳",形象地刻画了螳螂攀爬枯柳的动态,动作笨拙而坚定。接着的"一螳欲上鼓剑走",则通过比喻,形容另一只螳螂挥舞"剑"(可能是想象中的)准备攻击,营造出紧张的气氛。
"惊蝉侧翅著树枝",将蝉的惊恐状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能听到蝉鸣。"性命几成落渠手",表达了蝉面临生死危机时的无助,也暗示了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同情。接下来的"物生远害当知几,不知犹可况已知",是诗人对生存智慧的哲理思考,认为生物面对威胁时应有自保之智,而过于明了反而可能增加危险。
最后两句"千枝何处无风露,莫曳残声急飞去",劝诫蝉不必过于惊慌,自然界中处处有生机,应抓住机会迅速离开。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简洁,富有画面感,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对自然生态的细腻观察和人文关怀。
曲江昔年千树花,马啼踏水翻明霞。
春风一梦生白发,幅巾千里冲黄沙。
岁月阅人如传舍,过眼荣枯更代谢。
百年欢乐能几何,一日清閒不相借。
醉来自笑还自嗟,挑灯坐待窗月斜。
明朝拟赴看花约,汲泉旋试蒙山茶。
邻鸡催人故鸣早,起看楼头天色好。
东家蹇驴许相借,惜负诗囊无便了。
人生行止本由天,居然负约如去年。
百年何时有暇日,三月清明过禁烟。
老来羞作看花客,还拟持觞慰离索。
落红一任满苍苔,收拾煎酥也不恶。
时雨涤烦暑,焚香坐清晨。
开轩面山色,有客过我门。
袖衔珠玉篇,高论悬河翻。
清辞及妙语,往往与道邻。
嗟予生苦晚,弗获窥道真。
讵意衰谢馀,正始乃复闻。
古人不可见,古道良未湮。
俯仰三叹息,永言怀古人。
少微轩冕累,雅志在林坰。
读书三十年,乃为尘事婴。
束装去京国,遥遥抵南荆。
疾风吹单舻,五月凌洞庭。
东还岂不乐,尚阻千里程。
永怀园田芜,岁月忽屡更。
披图觌斯境,依依念平生。
云山谅悠邈,缅焉起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