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嵌目赪须鬈,铜龙绣臂猩红毡。
举杯中座力拍筵,炙羊作脯腥流涎,群枭肃拜如拜天。
偶然微笑降颜色,若获意外千金钱。
出门拱手群相贺,争授茶黄作奇货。
术堪致富贱亦为,殖可贻孙格同破。
昔年抱石城头饿,大市居然骑马过。
从者墨面衣女衣,偻背横枪与巡逻。
琉璃嵌目赪须鬈,铜龙绣臂猩红毡。
举杯中座力拍筵,炙羊作脯腥流涎,群枭肃拜如拜天。
偶然微笑降颜色,若获意外千金钱。
出门拱手群相贺,争授茶黄作奇货。
术堪致富贱亦为,殖可贻孙格同破。
昔年抱石城头饿,大市居然骑马过。
从者墨面衣女衣,偻背横枪与巡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社会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如琉璃般的眼睛、赤红色的胡须、绣花的臂膀以及猩红色的毡帽,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诗中的场景充满了戏剧性,宴会上举杯畅饮、炙羊作脯的场面,与群枭(可能象征着权力或财富的追求者)的肃穆拜服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社会等级的森严,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权力和物质的渴望。诗人通过“偶然微笑降颜色”这一细节,巧妙地描绘了主角在特定情境下的微妙变化,仿佛获得了意外之财,这种情感的波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出门拱手群相贺,争授茶黄作奇货”的描述,进一步揭示了社会风气的浮躁和功利主义的盛行。人们为了获取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将道德和人格价值置于次要地位。这种现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最后,“昔年抱石城头饿,大市居然骑马过”两句,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境遇,表达了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转变的感慨。从“抱石城头饿”到“骑马过大市”,不仅是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更反映了个人命运的转折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清代社会的复杂面貌,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反思。诗人的笔触既细腻又犀利,使得这首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