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恐还山与愿违,抉笼孤鹤纵高飞。
二千馀里空平楚,四百名峰在翠微。
棋敌出门谁对局,衲僧临别索留衣。
閒官未必閒于我,乘兴能来兴尽归。
尝恐还山与愿违,抉笼孤鹤纵高飞。
二千馀里空平楚,四百名峰在翠微。
棋敌出门谁对局,衲僧临别索留衣。
閒官未必閒于我,乘兴能来兴尽归。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所作的《留别郑昭庵广文》。诗中以“尝恐还山与愿违”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忧虑,仿佛担心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如同笼中的孤鹤渴望自由飞翔。接着,“二千馀里空平楚,四百名峰在翠微”,描绘了一幅辽阔壮丽的山水画卷,山川起伏,峰峦叠嶂,绿意盎然,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
“棋敌出门谁对局,衲僧临别索留衣”,这两句则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棋盘上的对弈象征着友情的较量与交流,而“衲僧临别索留衣”则体现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细腻与真挚。
最后,“闲官未必闲于我,乘兴能来兴尽归”,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虽为闲官,但内心并不闲适,只有在兴致来时才能暂时忘却尘世烦恼,回归内心的宁静。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追求,也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际关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明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白龙祠前江水绿,江上何人吹紫竹。
江妃清怨不能降,散作浮云满江曲。
浮云忽变江雨来,乱撒骊珠三万斛。
天昏地黑若混沌,铁马交驰龙战陆。
初疑巴陵走急湍,复讶匡庐泻飞瀑。
鲛人停机那敢织,冯夷扬波自起伏。
须臾静听寂无声,袅袅如丝成霢霂。
长虹直截东海边,夕阳照向江头屋。
满村父老起歌谣,䆉稏今年秋雨足。
幽人开轩举醽醁,正爱晚来凉气肃。
我今下榻轩中宿,几时更剪西窗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