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雨洒檐轻,轻弦逗雨鸣。
器泠因得法,心语欲无声。
水泛中郎弄,风将列子行。
徐收玳瑁匣,还见峄峰晴。
飞雨洒檐轻,轻弦逗雨鸣。
器泠因得法,心语欲无声。
水泛中郎弄,风将列子行。
徐收玳瑁匣,还见峄峰晴。
这首诗描绘了在雨中弹琴的情景,充满了诗意与意境。首句“飞雨洒檐轻”,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细雨飘洒的情景,仿佛能听到雨滴轻轻敲打屋檐的声音。接着,“轻弦逗雨鸣”一句,将听觉与视觉巧妙结合,通过琴弦的轻拨,引动了雨声,营造了一种和谐的音乐氛围。
“器泠因得法,心语欲无声”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琴器的泠泠之声,不仅源于演奏者的技艺,更蕴含着演奏者内心的思绪与情感。琴声似乎能直达内心深处,让心灵的声音变得柔和而微弱,甚至接近于无声,强调了音乐与心灵的深刻联系。
接下来,“水泛中郎弄,风将列子行”两句,运用典故,增加了诗的文学性和历史感。中郎弄水,列子乘风,都是古代文人借自然之力表达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典故,这里被巧妙地融入到雨中弹琴的场景中,赋予了诗作更深的哲学意味和艺术想象。
最后,“徐收玳瑁匣,还见峄峰晴”两句,描绘了演奏结束后的画面。演奏者缓缓收起琴匣,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而远处的峄峰在雨后呈现出一片晴朗的景象。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演奏者对琴的珍视,也象征着音乐如同雨后的晴空,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中弹琴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音乐与自然、心灵之间的和谐统一,以及音乐所能带来的精神愉悦与心灵净化的力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吾祖方平至君家,丝麟谈笑酌流霞。
麻姑约时在是坐,痒处思得姑爪爬。
我今与君岂其裔,弹指又经千百岁。
文采风流今尚存,仙风道骨知谁继。
今宵月明明更多,有客无酒月如何。
唇乾吻噪甚背痒,安得玉壶泻金波。
白玉楼台月如书,屋贮阿娇车载酒。
元君再会偿可期,我当起舞为君寿。
阙下唐时裔,城西戴老堂。
熊丸甘子嗜,鸡馔饱亲尝。
至行薰吾里,精心契彼苍。
定知家庆远,兰桂胜流芳。
环堵陈图史,高堂奉旨甘。
桂枝和月种,萱草斗春酣。
玉帝垣居北,老昨一周南。
重哉忠教责,硬作脊梁檐。
情好相投岁月深,那堪天外话离襟。
京华浊暑邻三伏,荆水清风直万金。
鸿雁稻粱聊老计,蛟龙云雨有初心。
三年名遂荣归去,椿桂堂前候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