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倾山水足清音,一片閒云万里心。
拥膝苏门供坐啸,移情东海有鸣琴。
江空野鹤迎风唳,月冷归龙抱石唫。
语不惊人真愧我,诸君何以答登临。
静倾山水足清音,一片閒云万里心。
拥膝苏门供坐啸,移情东海有鸣琴。
江空野鹤迎风唳,月冷归龙抱石唫。
语不惊人真愧我,诸君何以答登临。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张应申所作,名为《阙题》。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
首联“静倾山水足清音,一片閒云万里心”,开篇即以山水之音喻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闲云万里则象征着广阔无垠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颔联“拥膝苏门供坐啸,移情东海有鸣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仿佛坐在苏门山下,拥膝而坐,倾听自然的声音,同时将情感寄托于东海的鸣琴之上,暗示着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颈联“江空野鹤迎风唳,月冷归龙抱石唫”,描绘了一幅空旷江面之上,野鹤迎风长唳,月色冷清中归龙抱石低吟的画面。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验,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尾联“语不惊人真愧我,诸君何以答登临”,则是诗人对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谦逊自省,同时也向读者提出了一个问题:面对如此壮丽的自然景色,我们如何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既是对读者的提问,也是诗人对自己作品的一种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超脱和自然和谐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语言艺术的深思和自我反省。
悴叶看复脱,远听无回音。
美环堕石砌,破碎安可任。
平生气颇逸,不受万事侵。
几因儿女曹,折尽壮士心。
南舟驾言迈,先垄行复寻。
感此重悽恻,何用荣朝簪。
床头富缃紩,囊中有素琴。
恨来煮白鹤,放歌青松林。
浮生易飘转,忽如车毂尘。
与子十年别,念君如旧贫。
感慨奏诗篇,况复届阳春。
为问城中景,一一及交亲。
白璧犹待价,巨鱼多戢鳞。
昔时富游子,忽为寒乞身。
荒芜积水处,时见红楼新。
贱子负干戈,依然羁旅人。
遭逢太平年,幸免罹苦辛。
感此人事变,对谈忽忘真。
明皇西幸蜀,嵬坡驻銮旂。
六军不肯发,宛转缢蛾眉。
悠悠百世下,抚迹空嗟咨。
妖氛岂未散,阉竖复生兹。
怀奸窃大柄,国势欲潜移。
事颇天宝类,幸尔亟诛夷。
群奸起嗣虐,四海成疮痍。
乱阶鉴妇寺,永垂万世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