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多逸兴,春色好登台。
海气时疑雨,山形隐似雷。
竹分閒地种,池拟向门开。
日暮高松顶,西方一鸟回。
云林多逸兴,春色好登台。
海气时疑雨,山形隐似雷。
竹分閒地种,池拟向门开。
日暮高松顶,西方一鸟回。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春日山水画卷。首句“云林多逸兴”,以“逸兴”二字点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愉悦,云林之中,万物皆显生机,为全诗定下了一种超然脱俗的基调。接着,“春色好登台”,将视角转向具体的活动——登台赏春,春色之美与登台之乐相得益彰。
“海气时疑雨,山形隐似雷”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想象,海气仿佛是即将降临的雨水,山形则像是隐含着雷声,既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某种内在的情绪波动,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竹分閒地种,池拟向门开”则转而描写人工景观,竹子在空地上自由生长,池塘似乎特意为门前而设,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也暗含了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最后,“日暮高松顶,西方一鸟回”以日落时分的景象收尾,高松顶上,一只小鸟缓缓飞回,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新的开始,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清风扫郁蒸,爽气生户牖。
客中淡无事,翛然一杯酒。
书生拙自料,事业期不朽。
少年忝朝迹,蹭蹬今白首。
历观千载事,和戎固尝有。
定襄伍原间,乃可画地守。
神州在何许,东巡已去久。
煌煌一统业,谟训其可负。
荆楚多剑客,宣润富弩手。
孰能用其长,坐使老农亩。
讲武幸长杨,劳军临细柳。
中兴望圣时,未死得见否。
头颅已可知,牙齿今复落。
十步或再休,啜粥不及勺。
身依一蒲团,壁挂两芒屩。
对客辄坐睡,有问莫能酢。
念昔少壮时,心慕宦游乐。
初登平津馆,晚入征西幕。
雨暗骆谷烽,霜清散关柝。
登高望中原,气已吞雍雒。
宁知事大谬,憔悴理征橐。
单车去梁益,健席下沔鄂。
还朝见故人,大马黄金络。
后来固多士,鹓鹭照台阁。
婆娑郎吏间,祇自取嘲噱。
历思从来事,无铁可打错。
幸得还故园,快若解束缚。
闾里通有无,情厚不为薄。
泥行事春耕,日曝毕秋穫。
隔墙唤邻翁,浊酒聊共酌。
我居城西南,渺渺水云乡。
舟车皆十里,来往道岂长。
今夏我来时,天风吹荷香。
再来已孟冬,惨然天霣霜。
市南两株柳,叶尽萌已黄。
乃知多事人,岁晚虚悲伤。
名蓝堕劫火,鞠为瓦砾场。
河桥比一新,华表照康庄。
成坏莽相寻,推理海芒芒。
疾竖造物儿,吾手扼其吭。
砥柱天下险,一苇乃可杭。
养气倘能全,斯言岂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