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来双树下,依止远公房。
薝卜飘香气,娑罗露月光。
禅机随去住,心地得清凉。
欲證无生理,玄言亦暂忘。
偶来双树下,依止远公房。
薝卜飘香气,娑罗露月光。
禅机随去住,心地得清凉。
欲證无生理,玄言亦暂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偶然来到双树之下,栖身于远公的房舍中,周围环境清幽,薝卜散发出阵阵香气,娑罗树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通过“禅机随去住,心地得清凉”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僧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无论身处何方,都能保持心灵的平静与清明。最后,“欲證无生理,玄言亦暂忘”则暗示了僧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证悟无生的道理,即使面对深奥的玄学言论,也能暂时放下,专注于内心的修行与领悟。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充满了禅意与哲思。
骄阳愆岁事,良牧念菑畲。
列骑低残月,鸣茄度碧虚。
稍穷樵客路,遥驻野人居。
谷口寒流净,丛祠古木疏。
焚香秋雾湿,奠玉晓光初。
肸蠁巫言报,精诚礼物余。
惠风仍偃草,灵雨会随车。
俟罪非真吏,翻惭奉简书。
至道无名,至人长生。爰观绘事,以挹真形。
方口渥丹,浓眉刷青。松姿本秀,鹤质自轻。
道德神仙,内蕴心灵。红肌丝发,外彰华精。
色如含芳,貌若和光。胚浑造化,含吐阴阳。
吾闻安期,隐见不常。或在世间,或游上苍。
猗欤真人,得非后身。写此仙骨,久而不磷。
皎皎明眸,瞭然如新。蔼蔼童颜,的然如春。
金石可并,丹青不泯。通天台上,有见常人。
俗士观瞻,方悟幽尘。君子图之,敬兮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