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愆岁事,良牧念菑畲。
列骑低残月,鸣茄度碧虚。
稍穷樵客路,遥驻野人居。
谷口寒流净,丛祠古木疏。
焚香秋雾湿,奠玉晓光初。
肸蠁巫言报,精诚礼物余。
惠风仍偃草,灵雨会随车。
俟罪非真吏,翻惭奉简书。
骄阳愆岁事,良牧念菑畲。
列骑低残月,鸣茄度碧虚。
稍穷樵客路,遥驻野人居。
谷口寒流净,丛祠古木疏。
焚香秋雾湿,奠玉晓光初。
肸蠁巫言报,精诚礼物余。
惠风仍偃草,灵雨会随车。
俟罪非真吏,翻惭奉简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进行祈雨仪式的情景。开篇“骄阳愆岁事,良牧念菑畬”表达了对久旱无雨给农业带来的困扰和担忧,而“列骑低残月,鸣笳度碧虚”则描绘了一行人马在夜晚出发去往祈雨之地的景象。诗中还通过“稍穷樵客路,遥驻野人居”、“谷口寒流净,丛祠古木疏”描述了前往山中的道路和自然环境。
接下来的“焚香秋雾湿,奠玉晓光初”展示了仪式上的庄重气氛和祭品的摆放。诗人通过“肸蚃巫言报,精诚礼物馀”表达了祈雨时的虔诚心态和对上天的敬畏。而“惠风仍偃草,灵雨会随车”则预示着祈雨成功,雨水即将降临。
最后,“俟罪非真吏,翻惭奉简书”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未能尽早解决旱灾的自责之情,而“翻惭奉简书”则可能是对上级的汇报或请求指示。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自然崇拜,也反映出诗人作为地方官吏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怀及职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