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感兴吟,暮作感兴吟。
何者最可怜,泪尽枯人心。
身后多所化,所遇或浅深。
奈何姝姝人,色裹矜冠襟。
野芳必在撷,浊酒必在斟。
死题善人表,生托君子林。
置之勿复言,愁阴复愁阴。
朝为感兴吟,暮作感兴吟。
何者最可怜,泪尽枯人心。
身后多所化,所遇或浅深。
奈何姝姝人,色裹矜冠襟。
野芳必在撷,浊酒必在斟。
死题善人表,生托君子林。
置之勿复言,愁阴复愁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敖陶孙的《后感兴二首(其二)》。诗中,诗人表达了深深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首句“朝为感兴吟,暮作感兴吟”揭示了诗人日复一日的沉思与情感波动,反映出生活的无常和内心的敏感。接下来,“何者最可怜,泪尽枯人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体验,认为枯竭的心灵承受着最大的痛苦。
诗人进一步指出,人的身后影响深远,遇到的人际关系有深有浅,但面对“姝姝人”的外表矜持,他感到无奈。他强调自然的美好(“野芳必在撷”),以及对友情和道德的珍视(“浊酒必在斟”、“死题善人表,生托君子林”),表明他对真挚情感和高尚品质的追求。
最后两句“置之勿复言,愁阴复愁阴”,诗人似乎选择沉默,但内心深处的忧虑和哀愁并未消散,反而更显沉重。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