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灯寂寂夜堂深,寒雨潇潇响竹林。
文抵浮生只如此,不须哀怨动悲音。
孤灯寂寂夜堂深,寒雨潇潇响竹林。
文抵浮生只如此,不须哀怨动悲音。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境界。"孤灯寂寂夜堂深",设定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其中“孤灯”象征着禅者的孤独与坚守,而"寂寂"则表达了一种深邃的安静,"夜堂深"则是时间和空间的交错,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又封闭的空间感。
"寒雨潇潇响竹林",通过对自然声音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泊与超脱的情怀。"寒雨"不仅给人以凉意,也象征着世间万物的无常;"潇潇"则是雨声,既表现了作者对于外界变化的感受,也暗示了一种无法抗拒的宿命。
"文抵浮生只如此",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看法。"文抵"意指文字所能达到的境界,而"浮生"则是对世间生活的比喻,意味着生命如同水面上的落叶,飘忽不定。这句表明作者已经超脱了世俗的纷扰,对于人生的无常有了深刻的体悟。
最后一句"不须哀怨动悲音",则是诗人基于这种体悟所做出的选择。"不须"意味着没有必要,"哀怨"和"悲音"都是对情感挣扎的描述,表明在理解了生命的本质之后,诗人选择了一种平静的心态,不再为世俗的情绪所困扰。
整首诗通过寂寞的夜晚、寒冷的雨声和禅者的超然心境,展现了一个宋代僧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是对生命无常与人生境遇的一种深刻省察。
极目长江伤我心,满身风雨立江浔。
帝城此去几千里,一度逢关一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