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人远行迈,道经折羊肠。
五月日如赭,履地犹探汤。
濯汗无广阴,赴渴谁馈浆。
去未定还期,隙月知空床。
儿小莫应门,妾身当虎狼。
峻岨作高台,日日永相望。
良人远行迈,道经折羊肠。
五月日如赭,履地犹探汤。
濯汗无广阴,赴渴谁馈浆。
去未定还期,隙月知空床。
儿小莫应门,妾身当虎狼。
峻岨作高台,日日永相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远行者的艰难旅途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开篇“良人远行迈,道经折羊肠”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崎岖不平的道路形象地比作羊肠,表达了旅途的曲折与艰辛。
接着,“五月日如赭,履地犹探汤”二句,使用鲜明的色彩和温度的对比,生动展现出炎热夏日行走在炙热大地上的感受。"濯汗无广阴,赴渴谁馈浆"两句,则从缺乏阴凉和口渴难忍两个角度,进一步突显了旅途中的不易。
诗的后半部分“去未定还期,隙月知空床”转而表达出对远方亲人生活的关切和对家中空旷床榻的思念。"儿小莫应门,妾身当虎狼"两句,则通过强烈的情感语境,传递出诗人对于妻子在外世界自我保护的担忧。
最后,“峻岨作高台,日日永相望”四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结尾,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长久思念和渴望与之相望的愿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形象,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温馨而又艰辛的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