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省曾三入,鳌峰近十旬。
命书批凤尾,谏疏逆龙鳞。
按部朱轓远,悲秋素发新。
茂陵终不起,遗札满埃尘。
鸡省曾三入,鳌峰近十旬。
命书批凤尾,谏疏逆龙鳞。
按部朱轓远,悲秋素发新。
茂陵终不起,遗札满埃尘。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杨亿创作的,名为《故蕲州王刑部阁老挽歌五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逝去者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
“鸡省曾三入,鳌峰近十旬。” 这两句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环境的变化,通过鸡鸣和山峰的远近来隐喻朝代更替和时光飞逝。作者巧用“鸡省”、“鳌峰”,既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也映射出一种时不我与的无奈。
“命书批凤尾,谏疏逆龙鳞。” 这两句则表明诗人对于逝者生前事迹的回忆。这里的“命书”、“谏疏”,分别代表着对王刑部在世时所受的使命和他向皇帝进谏时的情形,凸显出其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作为忠臣的形象。
“按部朱轓远,悲秋素发新。”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逝者的哀悼之情。“按部”指的是古代官员巡视所属地区,“朱轓”则是古代车辆的一部分,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行迹;“悲秋”、“素发新”则表现出诗人心中对逝者怀念之深,到了连季节的变换都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地步。
“茂陵终不起,遗札满埃尘。” 这两句是整首诗的高潮。通过“茂陵”——历史上著名的墓葬地——来隐喻逝者永远不会再醒过来,而“遗札满埃尘”,则是对逝者的文字遗产给予极高评价,同时也表现出这些遗作在时间长河中逐渐被人忘却的情形。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忠诚、有才华的官员逝去后留下的空缺,以及这种失落给同僚带来的深切哀思。
海天在我东,胡为伏暗室?
容忍久不决,奇境真自失。
庸流那辨此,此秘待余发。
君看五尺地,概若收溟渤。
閒来一据案,意气与天逸。
滔天自横流,而我方抱膝。
窗閒独偃蹇,万象绕诗笔。
竖儒奋清狂,作事众尤憟。
前身疑幼安,遁世送日月。
湿云重难起,雨气夜不小。
河堤决屋顶,汹汹遂至晓。
新凉睡味美,惊觉讶非早。
披衣趣具食,杂进殊草草。
出门沟浍溢,未敢怯途潦。
因思宵来势,疑恐小楼倒。
楼前甫拆屋,东北豁可瞭。
斜风时潇潇,远树淡袅袅。
低头或终日,书史粗省了。
近来罢午餐,薄粥润吻燥。
朝夕出无车,纵步自轻矫。
他人笑吾吝,彼浅恶知道。
壮夫事事可,妙赏恃怀抱。
使吾行负担,亦足营一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