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不若见,曾见不如经。
既用身经过,何烦口说行。
改诗知化笔,醒酒识和羹。
料得人间事,无由出此情。
曾闻不若见,曾见不如经。
既用身经过,何烦口说行。
改诗知化笔,醒酒识和羹。
料得人间事,无由出此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感事吟·其四》,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亲身经历与耳闻目睹之间关系的理解。首句“曾闻不若见”强调直接感知的重要性,认为听闻不如亲眼所见;次句“曾见不如经”进一步深化,表示见过也不如亲身经历过更为深刻。诗人通过“既用身经过,何烦口说行”,表明了实践出真知的理念,认为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
接下来,“改诗知化笔”暗示从诗歌中领悟到人生的转变和智慧,而“醒酒识和羹”则借饮酒后的清醒来比喻对生活的理解和品味,懂得和谐之道。最后两句“料得人间事,无由出此情”,诗人感慨世间万象,认为没有任何言语或表达能完全传达出这种亲身经历带来的深刻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邵雍诗作善于以日常小事揭示人生道理的特点。
峡内岂无人,所逢非所思。
门前亦有客,相对不相知。
仰望但云树,俯顾惟妻儿。
寝食起居外,端然无所为。
东郊萧处士,聊可与开眉。
能饮满杯酒,善吟长句诗。
庭前吏散后,江畔路乾时。
请君携竹杖,一赴郡斋期。
身外无羁束,心中少是非。
被花留便住,逢酒醉方归。
人事行时少,官曹入日稀。
春寒游正好,稳马薄绵衣。
七十人难到,过三更较稀。
占花租野寺,定酒典朝衣。
趁醉春多出,贪欢夜未归。
不知亲故口,道我是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