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阿李侯》
《东阿李侯》全文
明 / 陈仁锡   形式: 七言律诗

千峰高枕绿炊烟,蕉叶题诗课野田。

稽古已知卑管晏,匡时犹未薄鱼盐。

东湖令借西湖长,明圣池连泰岱泉。

吏散空庭鸟雀静,远山云起任挥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景象。首句“千峰高枕绿炊烟”,以“千峰”形容山峦之多,以“高枕”形象地描绘出山峰与云烟相接的情景,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绿炊烟”则赋予了画面以生机与活力,仿佛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生命力在缓缓释放。

接着,“蕉叶题诗课野田”,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文化活动结合,通过在芭蕉叶上题诗,既展现了文人的雅兴,也暗示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这种行为不仅丰富了田野的文化内涵,也增加了诗中意境的深度。

“稽古已知卑管晏,匡时犹未薄鱼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管仲、晏子的敬仰,同时又反思当下的社会现实,认为虽然已经学习了古代贤者的智慧,但在治理国家、改善民生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不能轻视如鱼盐这样的日常生活琐事。这体现了诗人既有对古代智慧的尊重,又有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东湖令借西湖长,明圣池连泰岱泉。”这两句诗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将东湖的管理者比作西湖的长官,以及将东湖的水与泰山的泉水相连,进一步强调了水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寓意着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最后,“吏散空庭鸟雀静,远山云起任挥弦。”描绘了一幅官吏离去后,庭院变得宁静,只有鸟雀偶尔鸣叫,远处的山峦间云雾缭绕,诗人悠然自得地弹奏琴弦的画面。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陈仁锡
朝代:明

(1581—1636)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明卿,号芝台。年十九,中万历二十五年举人。尝从武进钱一本学《易》,得其旨要。天启二年进士。与文震孟同科。授编修,典诰敕。以忤魏忠贤被削职为民。崇祯初召复故官,累迁南京国子祭酒。卒谥文庄。讲求经济,有志天下事,性好学、喜著书。有《四书备考》、《经济八编类纂》、《重订古周礼》等。
猜你喜欢

十四科头·其十三运用无碍

我今滔滔自在,不羡公王卿宰。

四时犹若金刚,昔乐今常不改。

法宝喻于须弥,智慧广于江海。

不为八风所牵,亦无精进懈怠。

任性浮沈若颠,散诞踪横自在。

遮莫刀剑临头,我自安然不采。

(0)

咏剑池

剑去池空一水寒,游人来此凭栏干。

世间万事消息尽,只有青山好静观。

(0)

偈·其二

年满七十七,老去是今日。

任性自浮沉,两手攀屈膝。

(0)

过桐庐场郑判官

荣阳郑君游说馀,偶因榷茗来桐庐。

幽奇山水引高步,炜煜风光随使车。

算缗百万日不虚,吏人丛里唯簿书。

眼前横掣断犀剑,心中暗转灵蛇珠。

有时退公兼退食,一尊长在朱轩侧。

胡商大鼻左右趍,赵妾细眉前后直。

醉来引客上红楼,面前一道桐溪流。

登临山色在掌内,指点霞光随杖头。

东郭野人慵栉沐,使将破履升华屋。

数杯酩酊不得归,楼中便盖江云宿。

却被江郎湿我衣,赖君借我貂襜归。

(0)

兀然无事·其八

吾有一言,绝虑忘缘。巧说不得,只用心传。

(0)

赠陈郎

陈郎不著世儒衫,也好嬉游日笑谈。

幸有葛巾与藜杖,从呼宫观老都监。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