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西洲路,何人赋忆梅。
为留姑射影,多费魏王才。
寒意入瑶瑟,微吟续玉台。
伯劳飞日暮,延伫几相猜。
风雨西洲路,何人赋忆梅。
为留姑射影,多费魏王才。
寒意入瑶瑟,微吟续玉台。
伯劳飞日暮,延伫几相猜。
这首诗《梅花》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风雨中的西洲路上,诗人对梅花的深深怀念与感慨。
首句“风雨西洲路”,描绘出一幅风雨交加、行人稀少的西洲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孤寂的氛围。接着,“何人赋忆梅”一句,直接点明主题,引出诗人对梅花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象着在这样的环境下,无人能赋诗以表达对梅花的怀念,突出了梅花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为留姑射影,多费魏王才。”这里运用了典故,姑射山是古代传说中仙女居住的地方,魏王则是指魏文帝曹丕,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对梅花之美的赞叹,认为即使是才华横溢的魏王也难以完全描绘出梅花的风姿。
“寒意入瑶瑟,微吟续玉台。”瑶瑟和玉台都是古代乐器或装饰品的美称,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内心的情感如同寒风吹过瑶瑟,微吟声中仿佛能听到玉台的回响,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情感的深沉与复杂。
“伯劳飞日暮,延伫几相猜。”伯劳鸟在黄昏时分飞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梅花的思念如同伯劳鸟的飞翔,难以捉摸却又始终萦绕心头。
整首诗通过对风雨、梅花、时间等元素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曹家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迢递三千里,西南是去程。
杜陵家已尽,蜀国客重行。
雪照巴江色,风吹栈阁声。
马嘶山稍煖,人语店初明。
旅梦心多感,孤吟气不平。
谁为李白后,为访锦官城。
终日游山困,今朝始傍河。
寻芳愁路尽,逢景畏人多。
鸟语催沽酒,鱼来似听歌。
醉时眠石上,肢体自婆娑。
慇勤莫遽起,四坐悉同袍。
世上诗难得,林中酒更高。
隋堤傍杨柳,楚驿在波涛。
别后书频寄,无辞费笔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