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绡半幅笼轻雾。爱点笔、秋光暮。
如此秋光清且楚。
淡烟微雨,白萍红蓼,认取江南路。
远山曲抱重重树。树杪斜阳飞不去。
著个耽吟人独步。一弯溪水,数椽茅屋。
家在云深处。
生绡半幅笼轻雾。爱点笔、秋光暮。
如此秋光清且楚。
淡烟微雨,白萍红蓼,认取江南路。
远山曲抱重重树。树杪斜阳飞不去。
著个耽吟人独步。一弯溪水,数椽茅屋。
家在云深处。
这首《青玉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水图景,充满了诗意与画意的融合。开篇“生绡半幅笼轻雾”,便将画面定格在一片朦胧之中,轻纱般的生绡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雾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接着,“爱点笔、秋光暮”,诗人仿佛亲自挥毫,将秋日的余晖与暮色融入画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如此秋光清且楚”一句,是对前文景象的高度概括,强调了秋光的清新与纯净,同时也暗示了画面的清晰与精致。接下来的“淡烟微雨,白萍红蓼,认取江南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南特有的自然景观——淡烟笼罩下的微雨,以及水中飘浮的白萍与岸边生长的红蓼,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通往江南的路径,让人仿佛能闻到湿润的泥土气息,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远山曲抱重重树,树杪斜阳飞不去”,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深度与广度,远处的山峦蜿蜒起伏,树木环绕,夕阳虽已西下,但其余晖仍依恋不舍地洒在树梢之上,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温暖与宁静。最后,“著个耽吟人独步,一弯溪水,数椽茅屋,家在云深处”,诗人巧妙地将自己融入这幅画中,一个沉醉于吟咏的旅人独自漫步在溪边,茅屋隐现于云雾之间,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寄托了对隐逸生活的憧憬。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江南山水之美,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艺术画卷。
巾子峰头乌臼树,微霜未落已先红。
凭阑高看复低看,半在石池波影中。
事业随人品,今古几麾旌。
向来谋国,万事尽出汝书生。
安识鹍鹏变化,九万里风在下,如许上南溟。
斥鴳旁边笑,河汉一头倾。叹世间,多少恨,几时平。
霸图消歇,大家创见又成惊。
邂逅汉家龙种,正尔乌纱白纻,驰骛觉身轻。
樽酒从渠说,双眼为谁明。
端溪湮塞焦桐已,罗旅文房尚奢侈。
古风雅志莫养成,从此词章堕彫靡。
仙岩名士独不然,家有琴砚皆世传。
熨焦蛇断互左右,俾受弹弄供磨研。
耳根笔泽千载意,字□挽回淳朴味。
乃知旧物是筌蹄,薰染皇坟归茧纸。
百篇因之奏帝傍,帝赉文美承恩光。
归来筑堂标古雅,家学始末示不忘。
迩来相传贵珠玉,或侈金屏誇绣缛。
心游目视溺豪华,继发一言流近俗。
嗟余僻好惟古文,敬此堂名如敬君。
何时登堂相抚玩,古雅之意期与君平分。
三年试邑似从军,救过何心望策勋。
但得当时无愧怍,便知后日有芳芬。
身名莫叹行将老,学业由来进在勤。
子到长安谨交友,杜门切勿混莸薰。
春事方浓,寂寞此君,谁相品题。
到僝桃僽李,鸠边雨急,埋薇瘗药,燕外泥肥。
鸟影舒炎,黄埃涨暑,又过绿阴青子时。
夫然后,向猷家载酒,诩室题诗。风标如此清奇。
叹世俗炎凉真可悲。
看眼空凡木,云霄直上,心交古干,霜雪相依。
弹压溪山,留连风月,红紫纷纷谁似之。
人间世,这澹中风味,儿辈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