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尔非修本十成,平常酬答最分明。
端然指出长安道,无奈游人不肯行。
法尔非修本十成,平常酬答最分明。
端然指出长安道,无奈游人不肯行。
这首诗名为《颂古一○一首(其七十三)》,作者是宋代的僧人释子淳。诗的内容主要表达了对某种道理或指引的认同,认为它是正确的且清晰易懂,就像法度并非刻意修饰,而是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诗人以“法尔非修本十成”强调真理的自然本性,无需过多雕琢。接着,“平常酬答最分明”表明这种真理在日常交流中表现得极为明确。
然而,诗人又观察到一个现象:“端然指出长安道”,即有人清楚地指出了正确的道路,但“无奈游人不肯行”,人们尽管知道方向,却往往不愿跟随。这可能寓言了人们在面对真理时,虽然明白道理,却常常选择固执己见或不愿改变现状。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揭示了人们对于真理的认识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老氏啬而生,并力攻一境。
深入黑暗中,杳杳无光景。
佛氏定而死,百动不离静。
了了谁在眼,莫掇水中影。
终然归空无,用处各驰骋。
纷纷堕此中,未悟此二柄。
漂流馀千年,谁能折锋颖。
邈哉我前修,忠信得要领。
大块无私运,万象同一陶。
及其成器时,罅漏杂坚牢。
所以一世人,长短纷马毛。
穷或仁与善,达或虐与饕。
共疑造物缪,名利相煎熬。
人生有常理,赋命安可逃。
为善不必疑,祸福任所遭。
孰云漆园达,夷蹠均天韬。
见夷不见畴,泰山等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