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子香抄玉色鲜,菜羹新煮翠茸纤。
人间脍炙无此味,天上酥陀恐尔甜。
浑是土膏含雨露,何须酱豉与醯盐。
茹毛祸首雍巫出,馋到熊蹯未属厌。
云子香抄玉色鲜,菜羹新煮翠茸纤。
人间脍炙无此味,天上酥陀恐尔甜。
浑是土膏含雨露,何须酱豉与醯盐。
茹毛祸首雍巫出,馋到熊蹯未属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患病期间,对于清淡食物的享受和赞美。"云子香抄玉色鲜,菜羹新煮翠茸纤"两句形容的是茹菜羹(一種用豆腐和蔬菜做成的小吃)的色泽如玉,散发着清新的香气,呈现出细腻的质感。这里不仅描写了食物的美观,更通过“云子”、“玉色鲜”等词语传达了一种高雅脱俗的意境。
"人间脍炙无此味,天上酥陀恐尔甜"表明诗人认为这种清淡之味,甚至超过了人间珍馐和天上的美食。这里借“脍炙”(古代一种烹调方法)和“酥陀”(佛教中的天界美食)来强调茹菜羹的独特风味。
"浑是土膏含雨露,何须酱豉与醯盐"则表达了诗人认为这种清淡之物,不需要任何调料,它本身就蕴含着大自然的滋味,如同泥土中蕴藏的甘露。这里通过“浑是”、“土膏”等字眼,形象地描绘出食物的天然与纯净。
最后两句"茹毛祸首雍巫出,馋到熊蹯未属厌"则写出了诗人在品尝这道菜肴时,那种难以言表的满足和享受。这里“茹毛”指的是茹菜羹的细腻,“祸首”、“雍巫出”形容食物的美味;而"馋到熊蹯未属厌"则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即便是对食物最为挑剔的人,也会因这道菜而感到满足,不会有丝毫的厌倦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将诗人对于清淡饮食的喜爱和赞美,表达得淋漓尽致。
细草芳南苑,东风里、赢得一身闲。
见花朵绣田,柳丝络岸,沼冰方泮,山雪初残。
又还是,陇头春信动,梅蕊入征鞍。
月里暗香,水边疏影,淡妆宜瘦,玉骨禁寒。
泛金溪上好,开幽户、聊面翠麓云湾。
知道醉吟堪老,名利难关。
算书帏意懒,宦途游倦,旧时习气,惟有跻攀。
拟待杖藜花底,直到春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