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了青藜杖,又向灵岩坐晚晴。
我与白云同自在,月交秋夜极分明。
青天旷野真能大,白鸟沧江本自清。
俯仰峥嵘男子事,肯将容易负平生。
百年未了青藜杖,又向灵岩坐晚晴。
我与白云同自在,月交秋夜极分明。
青天旷野真能大,白鸟沧江本自清。
俯仰峥嵘男子事,肯将容易负平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游历灵岩山的体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
首联“百年未了青藜杖,又向灵岩坐晚晴”,以“青藜杖”象征诗人年岁已高,却依然热爱自然,乐于在灵岩山中寻求心灵的宁静。晚晴之景,既为自然美景,也寓意诗人内心的光明与希望。
颔联“我与白云同自在,月交秋夜极分明”,诗人与白云共舞,表达了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由状态。秋夜的月光,明亮而纯净,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清明与超脱。
颈联“青天旷野真能大,白鸟沧江本自清”,进一步描绘了广阔的天空与清澈的江水,强调了自然界的宏大与纯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广阔无垠,清静自守。
尾联“俯仰峥嵘男子事,肯将容易负平生”,诗人反思人生的起伏与挑战,表示即使面对艰难困苦,也不会轻易放弃,体现了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这里的“峥嵘”不仅指山峰的险峻,也暗喻人生的坎坷与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
爰有人兮媻珊偪侧,耕耘寒暑兮图史儒墨。
吟抱膝兮山南水北,佩明月兮冠切云。
曳芙蓉兮敷芬,冰其茹兮蕙其薰。
之于世曾莫谅兮,蹇吾犹淮之濆块。
予揆夫初度兮,磷竞彊而为懦。
发之新兮志偕而堕,非金玉之人兮孰振吾过。
有牵其复兮有倡其和,完予独而息黥兮睍新功以自课,一息恍三秋兮胡为去我而他之。
些君行兮指日边,章陈兮君席为前。
揖风袂之翩翻,寿君兮绿樽。
贝宫靓深兮碧落宽,陵天风兮整羽翰。
君无谓予兮考槃,有尘冠兮待弹。
厥初木禾种,移殖云水乡。
粉之且缕之,一缕百尺彊。
匀细茧吐绪,洁润鹅截肪。
吴侬方法殊,楚产可倚墙。
嗟此玉食品,纳我蔬蔌肠。
匕箸动辄空,滑腻仍甘芳。
岂惟仆餈饵,政复奴桄榔。
即今弗洎感,颇思奉君王。
池口至海口,望望三舍外。
辰发莫已到,回首西日在。
风师肯怜客,祖道烦一嗌。
我舟疑凌虚,楚山真历块。
蜚鸟相让疾,惊浪乃弗逮。
穷涂坐局缩,颇尝得此快。
遄迈自本图,阙供恐贻悔。
未办问村胶,且计具薪菜。
昨日出曹娥,明日指慈溪。
待潮舟为胶,得潮舟若蜚。
留滞复一快,计程元不迟。
人生意失得,孰者乘除之。
今屈昔已伸,彼赢此或亏。
但可自适适,尚用悲喜为。
水伯愚弄人,政如造物儿。
丈夫木作肠,渠辈未易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