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往事久灰尘,岁岁樱花树树春。
手挈铜铃拜遗像,呜呼碑下吊忠臣。
南朝往事久灰尘,岁岁樱花树树春。
手挈铜铃拜遗像,呜呼碑下吊忠臣。
这首诗《日本杂事诗(其二十八)》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追思与缅怀之情。
首句“南朝往事久灰尘”,以“南朝”泛指历史上的某个时期,通过“久灰尘”三字,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给人一种历史沧桑之感。
次句“岁岁樱花树树春”,转而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樱花盛开,生机勃勃,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尽管历史已成过往,但生命仍在继续,自然之美永存。
第三句“手挈铜铃拜遗像”,描述了人们在历史遗迹前的虔诚行为,手持铜铃,对着逝去的英雄或先贤的画像进行礼拜,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怀念。
最后一句“呜呼碑下吊忠臣”,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在墓碑之下悼念忠臣。这一句情感饱满,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哀思,也有对忠诚精神的颂扬,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忠诚、生命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感悟,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富儿空毛行,贫儿把他物。
被物牵入廛,买卖不得出。
觉暮便归舍,黄昏黑漆漆。
所求不称意,合家加啾唧。
自无般若性,乏欠波罗蜜。
把绳入草里,自系百年毕。
实是可怜许,冥冥不见日。
富儿虽空手,家中甚富溢。
自有无尽藏,不假外缘物。
周流用不穷,要者从理出。
星罗牛渚夕,风退鹢舟迟。
浦溆尝同宿,烟波忽间之。
榜歌空里失,船火望中疑。
明发泛潮海,茫茫何处期。
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
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
啸竹引清吹,吟花成新篇。
乃知高洁情,摆落区中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