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鹿梦疑非梦,木雁材与不材。
与其封一万户,何如饮三百杯。
蕉鹿梦疑非梦,木雁材与不材。
与其封一万户,何如饮三百杯。
这首诗以六言的形式,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和对人生态度的探讨。首句“蕉鹿梦疑非梦”,借用“蕉鹿梦”这一典故,引出对梦境与现实、虚幻与真实之间界限的思考,暗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变幻莫测。接下来,“木雁材与不材”一句,通过“木雁”这一形象,比喻人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无论是作为有用的木材还是无用的稻草,都应保持自我的价值和尊严,不因外界评价而改变本质。
“与其封一万户,何如饮三百杯”,则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宁愿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如饮酒畅谈,享受片刻的欢愉和平静,而不屑于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财富。这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和对物质追求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表达,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意义、自我价值以及社会评价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洞察。
卧听清吟销篆缕,抵得红箫否。
香挹素馨微,方曲疏帘,不辨凉生处。
老懒心情浑漫与,剩订花閒谱,学道未应妨,笑问维摩,可是朝华误。
凤楼西北关情地,喁喁酹花私语。
听雨前番,归云此夕,已是不禁离绪。荷衣漫与。
问双桨来时,旧逢欢处。
比翼鹣鹣,为谁颠倒意如许。
旗亭题句尚在,风流人共说,江上孙处。
醉墨空挥,秾春易失,月偃虚堂如雾。淩波路阻。
早负却搴芳,断肠尊俎。梦影迷离,晓钟惊觉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