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花魁柳冠。更绝唱、不容同伴。
画鼓低敲,红牙随应,著个人勾唤。
慢引莺喉千样转。听过处、几多娇怨。
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愿人肠断。
已是花魁柳冠。更绝唱、不容同伴。
画鼓低敲,红牙随应,著个人勾唤。
慢引莺喉千样转。听过处、几多娇怨。
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愿人肠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无咎的《雨中花令·其二》,通过对雨中的花卉之舞动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艺术表达。诗中的“已是花魁柳冠”一句,设定了一个生机勃发、万物复苏的春日场景,其中“花魁柳冠”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植物在雨水滋润下的蓬勃生长状态。
诗人通过“更绝唱、不容同伴”的表述,传达了一种超脱俗世、独自享受自然之美的意境。这里,“更绝唱”表明了诗人对这场景的特别喜爱和赞赏,而“不容同伴”则透露出了他希望独自一人去体验和感悟这一刻。
接下来的“画鼓低敲,红牙随应,著个人勾唤”几句,通过描绘音乐与自然景观的交融,增添了诗歌的意象。这里,“画鼓”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其声音配合着雨声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红牙随应”则是对乐音在空间中回响的细腻描写,而“著个人勾唤”表明了诗人希望将这份美好牢牢记住,不与他人分享。
最后,“慢引莺喉千样转。听过处、几多娇怨。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愿人肠断。”一段,通过对鸟鸣(莺喉)和乐音的描述,再次强调了诗人希望保持这一美好时刻的纯粹,不想让它被打扰或破坏。其中,“慢引”表达了一种从容不迫的情绪,“几多娇怨”则暗示着诗人对这份独处情愫的珍惜和留恋。“换羽移宫,偷声减字”进一步描写了诗人希望保持这一刻静谧与美好的愿望,而“不愿人肠断”则是他内心深处的一种感受,不想让这份美好被外界所打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雨中的花卉和自然声音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独自享受自然之美、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独特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