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铃接迹向西驰,丹桂灵椿并一时。
竞说郎君能跨灶,顿令老子欲笞儿。
妙年不患锥无颖,前辈曾言木就规。
相国晏公元楚产,何须千里远求师。
旗铃接迹向西驰,丹桂灵椿并一时。
竞说郎君能跨灶,顿令老子欲笞儿。
妙年不患锥无颖,前辈曾言木就规。
相国晏公元楚产,何须千里远求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和谐的家庭场景,父亲与儿子的关系亲密而又充满智慧。首句“旗铃接迹向西驰”通过军队行进的声音生动地展示了古代官员出行的情形,接着“丹桂灵椿并一时”则描写了一家人的和谐与繁盛,丹桂象征着高贵与美好,灵椿则寓意长寿。第三句“竞说郎君能跨灶”,表达了儿子们的才华横溢,甚至能够超越父亲,而“顿令老子欲笞儿”则透露出父亲对孩子们既自豪又严厨的一面,愿意用鞭策教育他们。
接着,“妙年不患锥无颖”,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才华横溢的时光毫无遗憾,而“前辈曾言木就规”则提醒我们古人智慧,树木成材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这里比喻着教育子女须有规矩。最后,“相国晏公元楚产,何须千里远求师”,诗人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必远方寻找教师,因为家中的长辈,如同国家的重臣,已经充当了最好的老师。
全诗流露出对家庭美满生活和教育理念的赞颂,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与智慧传承的尊崇。
万木皆未秀,一林先含春。
此地独何力,我公布深仁。
霜叶日舒卷,风枝远埃尘。
初英濯紫霞,飞雨流清津。
赏异出嚣杂,折芳积欢忻。
文心兹焉重,俗尚安能珍。
碧玉妆粉比,飞琼秾艳均。
鸳鸯七十二,花态并相新。
常恐遗秀志,迨兹广宴陈。
芳菲争胜引,歌咏竟良辰。
方知戏马会,永谢登龙宾。
洛河向西道,石波横磷磷。
清风送君子,车远无还尘。
春别亦萧索,况兹冰霜晨。
零落景易入,郁抑抱难申。
百宵华灯宴,一旦星散人。
岁去弦吐箭,忧来蚕抽纶。
绵绵无穷事,各各驰绕身。
徘徊黄缥缈,倏忽春霜宾。
相为物表物,永谢区中姻。
日嗟来教士,仰望无由亲。
草草闾巷喧,涂车俨成位。
冥冥何所须,尽我生人意。
北邙路非远,此别终天地。
临穴频抚棺,至哀反无泪。
尔形未衰老,尔息才童稚。
骨肉安可离,皇天若容易。
房帷即灵帐,庭宇为哀次。
薤露歌若斯,人生尽如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