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柏阴阴昼掩门,乌知有赦闹黄昏。
汉宫自种三生福,楚客还招九死魂。
纵有锄犁及田亩,已无面目见丘园。
只应圣主如尧舜,犹许先生作正言。
庭柏阴阴昼掩门,乌知有赦闹黄昏。
汉宫自种三生福,楚客还招九死魂。
纵有锄犁及田亩,已无面目见丘园。
只应圣主如尧舜,犹许先生作正言。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诗中通过对庭院柏树阴凉掩映门户的情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消息闭塞的无奈和悲哀。"乌知有赦闹黄昏"一句,透露出诗人在狱中得知太皇太后不豫且有赦令的喜讯,但这喜讯却如同黄昏后的乌鸦叫声般,在阴森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凄凉。
接着,"汉宫自种三生福,楚客还招九死魂"两句,诗人通过对比汉宫种植三生之福与自己身处楚地却招致九死之灾的强烈对比,表达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之间的鲜明对照,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
"纵有锄犁及田亩,已无面目见丘园"一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生活已经绝望,不再愿意面对那些曾经熟悉的田地和园圃。这里的"锄犁及田亩"象征着正常的农耕生活,而"已无面目见丘园"则显示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放弃。
最后两句"只应圣主如尧舜,犹许先生作正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君主的向往,以及希望能有机会像古代贤臣一样,为国为民发声说话。这里的"圣主如尧舜"是指古代圣明的君主尧和舜,而"犹许先生作正言"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在这样理想的统治下,能够直言不讳,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狱中生活的描绘,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历史之间关系的反思,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素养、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坚持理想的精神态度。
呼猿涧西藏石筍,丹桂苍松达鹫岭。
几年陈迹绝纤埃,一旦佳名出清景。
山家时喜来五马,相携款曲空岩下。
遂许诛茅结小菴,异日功成伴潇洒。
菴成可以资静观,目前直见江湖宽。
邺公政简每频到,试茶笑傲浮云端。
物外似忘轩冕贵,此中深得林泉意。
野人陪著病维摩,游息自同方丈地。
芳献从此流千载,且得而今光胜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