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有幽栖地,能招好事群。
草芳殊未歇,鸟语更相闻。
扫径花飞雨,留关竹护云。
无须谢车骑,心远为徵君。
会有幽栖地,能招好事群。
草芳殊未歇,鸟语更相闻。
扫径花飞雨,留关竹护云。
无须谢车骑,心远为徵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园林景象。首句“会有幽栖地”,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探索一个隐秘而宁静的所在。接着,“能招好事群”则暗示了这个地方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还能够吸引志同道合的人聚集于此,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
“草芳殊未歇,鸟语更相闻”两句,通过对比和声音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草木茂盛,鸟鸣声声,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这里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绘,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扫径花飞雨,留关竹护云”则进一步渲染了园林的静谧与雅致。雨后的小径上,花瓣随风飘落,仿佛是大自然的轻柔抚摸;而四周的竹林,如同守护者一般,将云雾轻轻遮掩,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最后,“无须谢车骑,心远为徵君”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喧嚣、心灵自由的向往。这里的“徵君”原指古代被征召入仕的官员,此处借指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状态,无需外界的赞誉或认可,只要内心宁静自足,便是真正的“徵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园林景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与心灵自由的追求与向往。
万里长淮北,青是汉时山。
几年壁垒相望,高枕度春闲。
不道草庐家杰,手袖伊吾长剑,驰志在楼兰。
钟鼓令秋肃,毡罽胆冰寒。
诗书帅,金横带,玉为鞍。
天生如结数辈,虏岂易江南。
京索成皋此际,东郭韩卢俱困,故老正争看。
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
岘山羊叔子,江左管夷吾。
勋名掀揭宇宙,金匮侈丹书。
两载风寒卧护,一柱狂澜屹立,形势壮陪都。
功业笑儿辈,别有大规模。
看东归,游凤沼,转鸿枢。
不应廊庙人物,犹佩玉麟符。
好是茅峰仙客,更与钟山佛子,同日庆垂孤。
一饮共千岁,永永辅皇图。
风卷江湖浪,举足是羊肠。
峡山知在何处,榛莽更凄凉。
不为渊明五斗,直为班超万里,雅志未能忘。
耿耿富襟抱,行计有诗囊。
溯吴头,逾楚尾,界瞿塘。
从它昵昵燕语,留不住征樯。
芳草天涯弥望,着我飞凫来去,在在可徜徉。
持此见刘表,抵掌与谈王。
幻出广寒境,罗袜净无尘。
素娥风格分明,玉骨水为神。
手揽清光盈掬,眼看山河一色,阅尽古今人。
对影且长啸,一酌瓮头春。
千万顷,琉璃色,楚天清。
庾楼袁舫何事,汨汨主和宾。
但见老蟾无恙,不管镜圆钩阙,寒暑任相更。
此夕幸无雨,何惜放颜醺。
簪履盛元幕,领袖属英游。
登车揽辔余事,何止客诸侯。
看尽巫云岷雪,却访庐峰湓浦,砥柱赞中流。
百叠青山路,一片白苹洲。
今日事,风涛上,一虚舟。
长江万顷寒碧,犹谓马能浮。
况是眼前局面,心腹忧如边角,胜著赖帷筹。
谈笑济时了,勋业迈前修。
久欲乘槎去,间阔几仙尘。
乾坤炯炯不夜,造化抑何神。
谁道二分无赖,到处一轮都满,天未始私人。
今夕果何夕,非夏亦非春。
风露下,明作哲,圣之清。
纷纷浮世代谢,燕客与鸿宾。
欢恨离愁尽扫,谢赋鲍诗高束,一枕听严更。
尔自屋梁落,吾已醉醺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