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君三顿曲周遮,屈辱云门老作家。
渡水穿云五湖客,欲将何物当生涯。
奉君三顿曲周遮,屈辱云门老作家。
渡水穿云五湖客,欲将何物当生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清远所作的《颂古六十二首》中的第四十三首,以“奉君三顿曲周遮,屈辱云门老作家”开篇,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奉君三顿曲周遮”,描绘了古代文人在宫廷中为君主服务的情景,他们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为君王表演,以此获得赏识和恩赐。这里的“曲周遮”可能指的是宫廷中的乐舞表演,充满了礼仪和规矩,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礼乐文化的尊崇与追求。
“屈辱云门老作家”,则揭示了古代文人在宫廷中的地位和命运。云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舞形式,常用于宫廷祭祀或庆典。这里用“屈辱”一词,表达了文人在宫廷中可能遭受的不公待遇和内心的压力,以及他们在复杂宫廷政治中的无奈与挣扎。
接下来,“渡水穿云五湖客,欲将何物当生涯”,诗人将笔触转向了更广阔的自然景象,用“渡水穿云”描绘了文人游历四方、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状态。五湖,泛指江南地区的湖泊,象征着文人的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美的向往。最后两句表达了文人面对人生无常,试图在自然与艺术中寻找心灵寄托和生命的意义,却难以找到确切的答案,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反映了他们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閒过竹院听华严,结愿清香发旧奁。
灏气半空浮桂魄,凉风三径拂松髯。
酒阑野兴归长笛,吟罢秋声落短檐。
终日昏昏真醉梦,几时游屐更苔黏。
扁舟渺何之,汹汹吴江水。
走马见新堤,垂虹失旧址。
战艘列旌旗,随风纷旖旎。
须臾暝色至,悲笳数声起。
椎髻黄须儿,臂枪挟弧矢。
篙夫趣登舟,掩篷不敢视。
但闻深夜中,刁斗鸣不已。
及明问前途,山长川瀰瀰。
我生苦漂零,十载行万里。
焉知及兹晨,忧伤泪如洗。
圣月无盈亏,劫烬有新故。
嗟嗟补蹠翁,乃复不早悟。
为王虽云乐,万几实心蠹。
世尊悯众生,引手弘六度。
以我智慧灯,照彼八正路。
令于淤泥中,识此清净土。
我本有发僧,静参无二句。
拊图对青山,了然见心素。
从兹谢笔墨,白云共朝暮。
剥啄谁扣门,法喜慎勿语。
春风桃李颜,岁寒松柏心。
达人步大方,静爱无弦琴。
无弦岂堪听,弦外多遗音。
世涂甚风水,对面商与参。
孤芳忌群处,散材辞众侵。
霜降水归源,日旭星就阴。
浮华剥落尽,古道谁复今。
吾家雁山下,翠巘高千岑。
清秋灏气塞,万里纤埃沈。
安得与君去,结架聆清吟。
大江以东非生缘,大江以西非受经。
行脚见宋朝三十七员恶知识,末后撞入天童布丝网里。
折倒平生,视佛祖若大寇雠,视衲僧若大冤憎。
五处住山,百无一能。无补宗教,不上传灯。
效尤佛照授秀岩之法席,鲁山其克荷负,而道德深愧乎五宿观堂之老僧。
谁费丹青,点涴太清。
只好钓雪矶头,终朝笑看远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