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补蹠翁图》
《题补蹠翁图》全文
宋 / 俞德邻   形式: 古风

圣月无盈亏,劫烬有新故。

嗟嗟补蹠翁,乃复不早悟。

为王虽云乐,万几实心蠹。

世尊悯众生,引手弘六度。

以我智慧灯,照彼八正路。

令于淤泥中,识此清净土。

我本有发僧,静参无二句。

拊图对青山,了然见心素。

从兹谢笔墨,白云共朝暮。

剥啄谁扣门,法喜慎勿语。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俞德邻所作,名为《题补蹠翁图》。诗中描绘了一位名叫补蹠翁的人物,通过对其形象的刻画和描述,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主题。

首句“圣月无盈亏,劫烬有新故”运用自然界的月亮和时间的更迭来象征人生的无常与轮回,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宇宙的永恒。接着,“嗟嗟补蹠翁,乃复不早悟”表达了对补蹠翁未能及早领悟人生真谛的惋惜之情。

“为王虽云乐,万几实心蠹”通过对比帝王的权力与责任,指出尽管权力能带来表面的快乐,但背后的辛劳和忧虑却如同蛀虫般侵蚀人心。这反映了诗人对权力与责任关系的深刻思考。

“世尊悯众生,引手弘六度”提到佛陀对众生的慈悲,以及他通过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来引导众生解脱苦难。这体现了佛教思想对救赎与解脱的追求。

“以我智慧灯,照彼八正路”意味着诗人以自己的智慧之光,照亮他人通往正道的道路,强调了知识与道德的重要性。

“令于淤泥中,识此清净土”则比喻在污浊的世界中,人们应保持内心的纯净,寻找心灵的净土。

“我本有发僧,静参无二句”表明诗人原本就是一位僧人,通过静思冥想,参悟佛法的真理。

“拊图对青山,了然见心素”描绘了诗人面对山水,内心平静如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本质。

最后,“从兹谢笔墨,白云共朝暮”表达诗人将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着简朴而宁静的生活。

“剥啄谁扣门,法喜慎勿语”则以疑问的方式结束,似乎在询问是否有外人打扰这份宁静,同时也表达了对法喜(即修行的喜悦)的珍视,提醒人们在享受这种喜悦时要保持沉默,以免打扰内心的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权力、道德、自然和内心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作者介绍

俞德邻
朝代:宋   籍贯:自号太玉山   生辰:1232~1293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山中述怀柬详议梅涧四弟

春入青山伴白云,市朝新事不曾闻。

心无利欲愁都散,路有仙凡悟便分。

夜月蕉花秦世梦,寒烟草子宋时坟。

抽丁不到空林客,自采枫香礼斗君。

(0)

冬暄

小春气候不相同,晴却无寒有软风。

最是湘桃惊暖误,霜边偷染一梢红。

(0)

忆舍弟

药物吾仍病,花时汝未归。

不眠愁月落,独立看云飞。

诗礼自持律,饥寒谁解围。

遥知理舟楫,西望涕沾衣。

(0)

题朝散郎刘公庙

文而博兮乐且有馀,武有勇兮莫之测窥,闽之南兮江之西。

俯视鼎镬兮犹一潢池,士怯且惰兮若奉骄儿。

一夫死兮百将莫支,提千人兮左右以之。

嗟平生之志兮马革裹尸,使畏死而偷生兮将形骸焉依。

(0)

同赋梅花十二题·其十一薄暮

寒欺雪勒未逢春,照影今宵借月魂。

可惜孤山吟已尽,后来幽绝几黄昏。

(0)

次亚愚韵·其三

梅脸斓斑褪粉妆,桃心依约晕轻黄。

春风花草经行遍,次第安排到海棠。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