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前程归兴浓,停舆更恋武夷峰。
棹歌九曲今犹昔,谁和千秋万古风。
细数前程归兴浓,停舆更恋武夷峰。
棹歌九曲今犹昔,谁和千秋万古风。
这首诗《武夷道中》由明代诗人吴与弼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武夷山道上的所见所感。
首句“细数前程归兴浓”,诗人以轻盈的笔调开始,仿佛在细数着前方路程的每一处,心中充满了对归家的渴望与期待,归心似箭。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也暗示了旅途的漫长与艰辛。
接着,“停舆更恋武夷峰”,在行进途中,诗人停下脚步,对眼前的武夷山峰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这里的“恋”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对大自然赋予人类精神慰藉的一种情感投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棹歌九曲今犹昔”,诗人将视线转向了武夷山的九曲溪,想象着溪流上悠扬的棹歌声,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蕴含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传统的尊重,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谁和千秋万古风”,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这句话既是对自然永恒之美的赞叹,也是对人类文明传承不息的感慨。它提醒我们,无论是自然界的四季更迭,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都应遵循着一种不变的规律,即“千秋万古风”,寓意着时间的长河中,总有不变的真理与美好等待着被发现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武夷山道中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以及未来的独特见解与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天寒起常晏,日出扉未启。
深巷闻传呼,儿童怪旌棨。
知是汉中守,访旧来至此。
适我平生怀,趋迎愿少止。
结交许忘年,并坐每抗礼。
语罢当远行,眷然色不喜。
君惟二千石,我徒一男子。
贫贱宜轻肥,反如不能已。
善化迟期月,壮心隘万里。
侧闻报政速,永观凌风起。
宁复悲东山,滔滔历年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