蔼蔼声华万耳闻,可凭诗礼大于门。
浮云终负三馀学,流水难追九逝魂。
朝有青衿怀旧德,室惟黄卷富诸昆。
生平不对论文酒,空使清铅比泪痕。
蔼蔼声华万耳闻,可凭诗礼大于门。
浮云终负三馀学,流水难追九逝魂。
朝有青衿怀旧德,室惟黄卷富诸昆。
生平不对论文酒,空使清铅比泪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为纪念其友郭君建而作的挽诗。挽诗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悼亡诗,用于哀悼逝者,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缅怀之情。
首句“蔼蔼声华万耳闻”,意在形容郭君建生前声望显赫,他的才华和美名传遍四方,众人皆知。第二句“可凭诗礼大于门”则表达了李弥逊对郭君建文学造诣的推崇,以及他认为通过诗歌和礼仪可以彰显其家族的伟大。
第三句“浮云终负三馀学”,这里的“浮云”有飘逸之意,而“三馀学”则可能指的是儒、道、佛三种文化或修养,整句表达了郭君建广泛涉猎各种学问,但如同浮动不定的云朵,最终也难以把握。第四句“流水难追九逝魂”,用“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用“九逝魂”形容逝者的灵魂已远去,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无法追随的无奈与哀伤。
第五句“朝有青衿怀旧德”,这里的“青衿”是一种服饰,在此代表了郭君建生前的清贫和高洁品格。全句表明李弥逊在早晨时分穿着简单的衣服,怀念郭君建过去所体现出的美德。
第六句“室惟黄卷富诸昆”,“黄卷”指的是书籍,“诸昆”则是对兄弟或同辈之人的尊称。整句表达了诗人认为尽管郭家仅有书籍为遗产,但这已足够丰厚地传承给后代。
最后两句“生平不对论文酒,空使清铅比泪痕”,诗人在此感叹自己与郭君建生前未能一起畅谈文学、共饮美酒,而如今只剩下清冷的铅字(可能指的是书写的文字)来比拟心中哀痛的泪痕。
整首挽诗通过对逝者才华与品德的赞颂,以及对逝者的怀念和遗憾,表达了李弥逊深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殷殷生念厚,戚戚劳者多。
二时昼夜等,百岁讵几何。
日下文翰苑,侧身识经过。
千虑恐一失,翔阳已蹉跎。
临觞剪众忧,静寄丝桐歌。
思归绕十指,五声不相和。
暮天还巢翼,明日陨叶柯。
高谢岩谷人,鹿衣带女萝。
生不去亲爱,浮名若风波。
谁令不及此,亲爱隔山河。
帝命海东使,人行天一涯。
辨方知木德,开国有金家。
册拜申恩重,留欢作限赊。
顺风鲸浪热,初日锦帆斜。
夜色潜然火,秋期独往槎。
慰安皆喻旨,忠信自无瑕。
发美童年髻,簪香子月花。
便随琛赆入,正朔在中华。
插槿作藩篱,丛生覆小池。
为能妨远目,因遣去闲枝。
邻叟偷来赏,栖禽欲下疑。
虚空无障处,蒙闭有开时。
苇鹭怜潇洒,泥鳅畏日曦。
稍宽春水面,尽见晚山眉。
岸稳人偷钓,阶明日上基。
世间多弊事,事事要良医。
爱远登高尘眼开,为怜萧寺上经台。
山川谁识龙蛇蛰,天地自迎风雨来。
柳放寒条秋已老,雁摇孤翼暮空回。
何人会得其中事,又被残花落日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