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因有月方知静,天为无云始觉高。
独坐孤峰休更问,此时难著一丝毫。
水因有月方知静,天为无云始觉高。
独坐孤峰休更问,此时难著一丝毫。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印所作的《颂古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人以自然景象作为象征,通过描绘水面映照月影的宁静和天空无云的高远,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水因有月方知静",强调了月光带来的静谧,暗示了内心的平静;"天为无云始觉高",则通过无云的天空显现出广阔与高远,象征着心境的开阔和精神的升华。
"独坐孤峰休更问",诗人独自坐在高山之巅,形象地表达了远离尘世、超脱世俗的追求,不再寻求答案或外界的认可;"此时难著一丝毫",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清静无为的状态,任何世俗的纷扰都难以侵入,达到了一种禅定的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简洁,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心境的交融,展现出禅宗崇尚的内心宁静和超脱世俗的理想。
问绀海、弄珠游女。几度桑尘,悄迷星睫。
侬约巢痕,倦云来去两凄绝。
汉家陵阙,恨绕树鸟啼歇。
咫翠涩宫沟,荡不返、年时零叶。愁切。
忆娇雷四起,人在芙蓉塘角。霞烽流艳。
尽明日、阴晴难说。掩袂忍回车,花落江南时节。
向玉梅花下,正佳节,月初圆。
看交影枝枝,珠明欲泪,庭暖无烟。
应怜,一怀悽惋,算相看不负有今年。
身在瑶台十二,分明处士窗前。
萧然,鬓老有情天,杯底问婵娟。
甚雪压霜欺,铢衣长著,如此高寒。
芳缘,多生未了,著一分淡冶不妨禅。
滉漾湖光欲曙,破愁拚得迟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