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结灵山未了缘,山中草木亦欣然。
大江南北经年梦,明月东西一夜圆。
龙象而今非故我,功名自古付华颠。
相逢未必真相似,一啸西风万壑传。
要结灵山未了缘,山中草木亦欣然。
大江南北经年梦,明月东西一夜圆。
龙象而今非故我,功名自古付华颠。
相逢未必真相似,一啸西风万壑传。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昙的作品,题为《和蓬莱老之兄卓宣教见遗》。诗人以佛教禅宗的视角,表达了对修行与缘分的理解,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悟。
首句“要结灵山未了缘”传达出诗人对灵山(佛教圣地)的向往和对修行佛法的执着,暗示着他对世间缘分的追求尚未结束。次句“山中草木亦欣然”,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修行环境的和谐,连草木都为之欢欣,体现了佛教中的因果报应和万物皆有灵性。
第三句“大江南北经年梦”,诗人将人生比作一场大梦,跨越大江南北,寓言人生的广阔和无常。第四句“明月东西一夜圆”,则借明月的圆满,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对佛法真理的追求。
第五句“龙象而今非故我”,借用佛教典故,表示过去的自我已经改变,现在的修行者已非往昔,强调了修行带来的脱胎换骨。第六句“功名自古付华颠”,表明诗人看淡世俗的功名,将其视为过眼云烟。
最后一句“相逢未必真相似,一啸西风万壑传”,表达出诗人对人与人之间相识未必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深刻认识,而自己的修行境界却能在西风中传遍万壑,寓意修行的内省与超越。
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禅宗的哲理和自然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佛法的独特见解。
客程不论远,所愁在阴晦。
恶风满川来,雨势晚逾倍。
船争急流上,寸进还尺退。
枯葭夹崩沙,路转百数汇。
飒飒孤篷外,琅琅万珠碎。
篙师左右呼,坐客默与对。
去心虽云迫,前途苦茫昧。
德星无复睹,洗耳亦何在。
有怀仰高风,令人发深慨。
岁十一月当严冬,江湖水落潜蛟龙。
萧条长途客旅散,而我买棹过吴淞。
兹行岂为饥饿逼,念子高谊来相从。
托交同门已十载,蒙被教益开愚憃。
时时彼此互有激,譬持寸筳撞巨钟。
姑苏台前揽秋色,丽正门外寻春容。
中间欣戚每相系,要复终始犹駏蛩。
一自去春与子别,旌旗满眼纷纵横。
及兹相见恍如梦,中夜论议披心胸。
君言禄爵非所愿,但愿击壤歌时雍。
却因文章著不朽,韬晦养粹甘为农。
顾我所愿颇异子,谓欲与世相奔冲。
黄金铸印锦悬绶,时至未敢辞侯封。
丈夫出处虽二致,非系愚哲由乖逢。
得意觖望亦常事,所贵自宝如璜琮。
计长较短语辄久,坐听曙鼓声鼕鼕。
人生会合良不易,奈此物役相牵攻。
君留仍泛越来水,我去犹对金华峰。
区区离别不足惜,且复醉子双尊醲。
郊翱自附湜籍辈,此事远矣须追踪。
《十一月十日宿陈敬初馆中临别有作》【元·王祎】岁十一月当严冬,江湖水落潜蛟龙。萧条长途客旅散,而我买棹过吴淞。兹行岂为饥饿逼,念子高谊来相从。托交同门已十载,蒙被教益开愚憃。时时彼此互有激,譬持寸筳撞巨钟。姑苏台前揽秋色,丽正门外寻春容。中间欣戚每相系,要复终始犹駏蛩。一自去春与子别,旌旗满眼纷纵横。及兹相见恍如梦,中夜论议披心胸。君言禄爵非所愿,但愿击壤歌时雍。却因文章著不朽,韬晦养粹甘为农。顾我所愿颇异子,谓欲与世相奔冲。黄金铸印锦悬绶,时至未敢辞侯封。丈夫出处虽二致,非系愚哲由乖逢。得意觖望亦常事,所贵自宝如璜琮。计长较短语辄久,坐听曙鼓声鼕鼕。人生会合良不易,奈此物役相牵攻。君留仍泛越来水,我去犹对金华峰。区区离别不足惜,且复醉子双尊醲。郊翱自附湜籍辈,此事远矣须追踪。
https://shici.929r.com/shici/7hvZVrDN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