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浮云散,登台揽翠微。
西来风雨是,北去雁鸿非。
第宅悲金管,关山念铁衣。
中原兵气壮,未敢说渔矶。
天际浮云散,登台揽翠微。
西来风雨是,北去雁鸿非。
第宅悲金管,关山念铁衣。
中原兵气壮,未敢说渔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台上所见之景与内心思绪的交织。首句“天际浮云散”,以云散喻人心情的豁然开朗,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开阔而深远的基调。接着“登台揽翠微”一句,不仅写出了诗人登高远眺的行动,也暗示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西来风雨是,北去雁鸿非。”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西来的风雨象征着变化不定的生活,而北去的大雁则可能寓意着某种不可预知的远方或归宿。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思考。
“第宅悲金管,关山念铁衣。”这两句转而从个人的情感出发,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第宅中的金管,可能是指过去的欢乐时光;而关山上的铁衣,则可能象征着征战的艰辛与对和平的渴望。这里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最后,“中原兵气壮,未敢说渔矶。”这两句将视野拉回现实,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处境。中原兵气壮,可能是指国家的强盛与战争的激烈,而“未敢说渔矶”则表明诗人虽有隐逸之心,但面对国家的需要,不敢轻易放弃责任。这既体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也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历史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意味。
六螭税驾眠虞渊,三爵行栖珠树烟。
云毋疏窗花作地,茱萸绣帐锦为天。
铜芝抱蒂复缠柯,金藕相萦共吐荷。
虹贯彩翚迎雨歇,蜜催香焰送风过。
桂华漏促频销麝,兰烬天寒不畏蛾。
徐吾东壁机丝少,郢相南方书误多。
菖蒲传酒座欲阑,碧玉舞罢罗裳单。
留云影射荆王枕,泫一光摇汉帝盘。
揽带盈盈君不见,脱缨脉脉两相看。
今我不乐游西峰,喜有四子来相从。
日长古寺风景静,蜀葵始青榴始红。
彭生旧时同游者,每遇游山先跨马。
徐生爱山欲留宿,朝见青山独开目。
自云邑城尽原野,颇恨无家傍林谷。
陈阮二牛皆少年,陈生家亦近此山。
阮生志不在山水,骑马欲行乃复还。
吁嗟汝辈各努力,此身会见生羽翼。
乘风高举或远游,安得久为山人留。
他时倘愿骑黄鹄,随我江边伴白鸥。